蛇年悄然而至,城里处处洋溢着热闹喜庆的氛围。然而,如今的城市满是高楼大厦与柏油马路,若想在野外偶遇一条蛇,实在是件难事。但新年的热闹一渲染开来,往昔与蛇相关的记忆便如同老电影一般,在我脑海中清晰地放映起来。
蛇中“贵客”
我自幼在江海大地长大,那儿充满生机与神秘,蛇便是这片土地上独特的“住户”。在南通州的村子里,有着别具一格的民俗传统。村民们对待不同的蛇,态度迥异。就拿“家蛇”,也就是黑眉锦蛇来说,南通州的村民见了它,向来不会去打。在大家心中,它寓意非凡,有人说它是钱串子,象征财运亨通,若有“家蛇”出没,便是要带来财富的吉兆;也有人讲它是先祖派遣来探望家人的,饱含着亲情与守护之意。所以,每当“家蛇”在房前屋后甚至民居内现身时,村民们都会小心翼翼地避开,生怕惊扰了这位“贵客”,任由它自在穿梭游走。
不过,并非所有的蛇都有这般待遇。像赤链蛇、虎斑颈槽蛇这类被认为可能对人有威胁,或是未被赋予吉祥寓意的蛇,一旦被发现,人们便会迅速拿起工具,找准蛇的“七寸”发动攻击。之后,常常会把打死的蛇丢进草堆焚烧,在他们看来,如此才能彻底消除隐患。
清明前后,风和日丽,“蛇花子”,也就是捕蛇人便结伴出行,开始捉蛇。我时常看到有人用网袋兜着成捆的乌梢蛇和“青草蛇”(也就是虎斑颈槽蛇)。乌梢蛇是南通州的大蛇,身形修长,最长可达2.5米,青黑色的身体泛着光亮。老人们说,乌梢蛇跑得飞快,且力气很大。“青草蛇”的花纹十分醒目,身子背面是翠绿色或草绿色,或许这便是南通人叫它“青草蛇”的原因。它身子前段两侧有粗大的黑红相间斑纹,宛如老虎的花纹,枕部两侧还有一对粗大的黑色“八”字,好似用毛笔画上去的。我不禁联想到黑眉锦蛇,它眼后有两条明显的黑色斑纹延伸至颈部,如同黛眉,比这“青草蛇”的“八”字好看许多。它们在网袋里扭动着,眼睛里似乎透着恐惧。我心里很不是滋味,觉得它们本就该在野外自由生活。
麦收时节,村子里弥漫着麦子的香气。大人们忙着割麦子,我们这些小孩子就在麦堆里钻来钻去。麦堆里有时藏着好玩的东西,有时也藏着吓人的——“火赤链”就爱躲在里头。有一次,我伸手去翻麦秸,冷不丁看见一条“火赤链”盘在那儿,吓得我一哆嗦,赶忙缩回手,心都快跳到嗓子眼了。小伙伴们一下子围了过来,既害怕又好奇,眼睛直勾勾地盯着它,直到它慢悠悠地游走,钻进麦堆深处不见踪影。
盛夏来临,酷热难耐,村边的小河成了我和小伙伴们的乐园。我们在河里打水仗、扎猛子,玩得不亦乐乎。偶尔,便能看到“水蛇”(也就是红纹滞卵蛇)和“水赤链”(即赤链华游蛇)。“水蛇”身上的纹路在水中闪烁,“水赤链”游得十分轻快。我们几个小家伙悄悄凑过去,想瞧个仔细,可它们机灵得很,“嗖”地一下就游走了,只留下水面上一圈圈的波纹。
工场有座老房子,十分神秘。高高的房梁上老是传出怪动静,后来才知道是黑眉锦蛇在活动。我有幸见过它抓老鼠,动作敏捷,瞬间就把老鼠缠住,没一会儿老鼠就不动了。还有一次,它趁麻雀在房梁边歇脚,猛地扑过去,一口就把鸟儿吞了下去。它那迅猛又凶狠的模样,让我对这个神秘的家伙既害怕又喜欢。
那年冬天,村里张家大户迁坟,大伙都跑去看热闹。紫红色的大棺材一打开,人群中发出一阵惊呼。好家伙,棺材里全是蛇,缠在一起,仿佛在沉睡。大冷天的,它们怎么跑到棺材里冬眠了呢?我站在远处,看着这场景,满心都是纳闷与惊奇。
等我长大些,对蛇的喜爱丝毫未减,还总想着去寻找它们。在热闹的菜市场,偶尔能看到有人卖蛇。那些蛇被关在破旧的笼子里,蜷缩在角落,周围人来人往,讨价还价声不绝于耳。我就站在一旁,静静地看着它们,心里琢磨着它们在想什么。这些原本在野外自由自在的生灵,如今却成了买卖的商品,真不知它们日后会怎样。
有些野味餐馆里也有蛇。我去餐馆并非为了吃蛇,只是想去看看。水缸里,几条蛇盘在一起,一动不动;架子上,挂着处理好的蛇。我看着这些,心里乱糟糟的。人就为了尝个新鲜,是不是把这些动物的活路都给断了呢?
自然博物馆与外头截然不同。在那儿,蛇被制成标本,整整齐齐地摆在展柜里。有的蛇颜色鲜艳夺目,有的则普普通通。展柜旁的牌子上写着它们的名字、生活习性和栖息地。我站在那儿仔细地观看,学到了许多关于蛇的知识,也明白了它们在大自然中的重要性。
有一回,我在野外的蘘荷丛里掰它的嫩芽,正找着,突然瞧见一条“芦花地皮”,也就是短尾蝮。它趴在那儿,身上的花纹与周围的枯草、泥土颜色相近,若不是它稍微动了一下,我根本发现不了。我大气都不敢出,慢慢地往后退,心里既紧张又激动。今年初冬,我挖红薯时又碰到一条“芦花地皮”,它藏在泥底下,把我吓了一跳。看着它慢悠悠地又钻进土里没了踪影,我不禁感叹大自然的神奇,也为这意外的相遇感到些许惊喜。
我不仅四处找蛇看,还喜欢读书了解蛇。“东方蛇仙”季德胜的故事十分有趣。他自幼与蛇打交道,久而久之,便琢磨出了治疗蛇伤的良方,并用这本事救了许多被蛇咬伤的人。他与蛇之间仿佛有一种特殊的联系,这都源于他对生命的尊重、对自然的敬畏。看了他的故事,我才明白,蛇并非只是让人恐惧的动物,也能与人成为朋友,还能帮助人类。
科学家赵尔宓写的关于蛇的书籍,让我学到了许多科学知识。从古老的蛇化石到如今各种各样的蛇,从它们的生活方式到在大自然中的作用,书中都有详细的记载。看完这些书,我对大自然的奇妙惊叹不已,也为人类能将蛇研究得如此透彻而感到兴奋。
这蛇年一到,那些与蛇有关的过往便愈发清晰地浮现在我脑海。小时候不经意的相遇,长大以后特意的寻觅,还有通过广泛阅读学到的知识,都让我对蛇有了别样的情感。新的一年,我只盼着人们能够尊重、用心保护这些与我们一同生活在地球上的动物,让它们能在大自然中安然度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