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阅读机
2025-10-13
星期一
当前报纸名称:江海晚报

逃宴

日期:01-26
字号:
版面:第A07版:夜明珠       上一篇    下一篇

◎杨谔

俗话说“宴无好宴”。历史上最著名的莫过于鸿门宴,请客是为了“杀人”;《西厢记》里有《请宴》一出,请客不是为了谢恩,而是为了“赖婚”。我逃过的几次宴请都是好宴,是我自己“不合时宜”,选择“三十六计走为上”。逃宴的事在我这儿是经常发生的,所以熟知我的朋友都见怪不怪。

最早一次逃宴在启东,那是很久以前的事了。一位石姓好友大宴宾客,女儿那时还小,正好也在启东,就跟我一起去赴宴。请柬上开宴时间是五点半,我们打了个车准时赶到,结果等到六点,宴会厅里还没几个人。六点半,陆陆续续开始来人,有几个我熟悉的女人,她们的老公在小城里都混得了一官半职,于是便跟着觉得高人一等。她们那天打扮得花枝招展,彼此略显夸张地招呼着,热烈地讨论着衣服、包包及自己的老公。近七点时,有我熟悉的朋友进来了,但他们都很忙,有打不完的招呼。我与女儿依旧在一堆又一堆的人群外傻傻地等着开宴,像墙角边两棵一大一小干瘪的白菜。我实在无法忍受别人把我们的时间如此不当回事,见有服务员端了几碟冷菜上来,便悄悄跟女儿说:“我们先吃,你敢吗?”女儿反问道:“为什么不敢?”

我原先是教师,所以我与女儿被安排与几个校长同桌。一个女校长见我们擅自行动,吃惊地说:“你们这样不好吧?”我说:“请柬上不是说五点半开吃的吗?”我俩把几个冷菜挨个尝了一遍,见没有新菜上来,又瞥见我那石姓朋友像鱼儿一样游动在众人之间,遂与女儿扬长而去。我们在旁边找到一家时尚的小吃店,各自点了自己喜欢的吃了,然后叫上一辆黄包车,吹着初夏雨后凉爽的晚风,轮流背诵着唐诗,惬意而归。

还有一次在南通。某学报编辑招饮,我们两家六个人,外加他在某中学当副校长的同学。席间,副校长积极地配合我朋友,想灌醉我。怕自己酒后失态失控,我便借“尿遁”而去,留下妻子与女儿面对。回家后,她们自然少不了把我责怪了一番,女儿甚至表示对我非常失望。我当时觉得有些委屈,现在想来,自己一“逃”了之,把难堪留给她们,不能不说是一种自私的行为。

还有一次逃宴事件发生在南京。新年刚过,我与省城的几位师友相聚于某饭店,准备顺便商量一些工作上的事。那天,与宴者七八人,有老名家,也有新权贵,还有两三个像我这样执弟子礼,幻想着有一天有人施以援手、帮着谋个好前程的初涉艺坛者。那天,人是早早地都到了,酒菜也上了,但众人不忙着动筷,而是一个比一个娴熟地大捧某人臭脚。我开始默不作声,后来忍无可忍起身告辞,临走时还拒绝了某权贵的一个“建议”。那个晚上,纤尘不染的空中高悬着一轮明月,晚风很凉,我知道自己这次“逃宴”意味着什么,但在一瞬间我便拿定了主意。

早年曾读到过这么一个佛教故事:有一天晚上,德山宣鉴侍立在老师龙潭和尚身边,时间很晚了,宣鉴向龙潭道了声“珍重”后走出法堂。外面很黑,宣鉴转身对龙潭说:“天好黑啊!”龙潭闻言,点了一根纸烛递给宣鉴,宣鉴伸手去接时,龙潭“噗”的一声把纸烛吹灭。德山宣鉴瞬间开悟,向龙潭倒身便拜。龙潭问:“因何而拜?”宣鉴说:“从今以后,我再也不会被老和尚的舌头迷惑了。”在南京逃宴的那个晚上,跨出饭店冷风吹来的瞬间,我也开悟了:从此不再依傍名流权贵,我自做我。真是:青空月朗一声笑,秣陵春来草自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