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阅读机
2025-10-12
星期日
当前报纸名称:江海晚报

辛亥英烈白雅雨的地理学贡献

日期:01-22
字号:
版面:第A11版:文化周刊       上一篇    下一篇

?白雅雨

白雅雨编译教科书封面

白雅雨为民国忠烈将士姓名录(南通县)第一人

中国地学会成立大会合影(前排右六为白雅雨)

◎羌松延

一百多年前,地理学家陶懋立曾撰《白(雅雨)烈士祠堂记》,首句为“世之号称传人者,以学术传,以志行传”。查已有出版物中的白雅雨,或有关辛亥滦州起义,或有关其高足李大钊,但对他与地理学的记述却难得一见。又据民初《南通县图志》“列传一”所记,在他就义后,“识与不识,莫不惜其才”,饱含着对失去一位地理学家而倍感惋惜之意。

作为辛亥革命的重要组成部分, 由白雅雨参与领导的滦州起义的确值得书写,但他在近代地理学方面的努力与贡献也不该被淡忘。笔者对此虽长期关注,唯苦寻记述模糊的其早年出版的地理教科书而不得。幸经国家图书馆施雨提供信息,出版人曹雪峰等倾力相助,历经三年波折,终在去年12月19日如愿以偿,才使这一组史料的链条得以构建完整。

一、编译地理教科书

白雅雨(1868—1912),名毓崑,字雅雨。白雅雨接触地理学,据可查的史料称始于其就读南菁书院时期。该书院虽为官办,但其教学内容已不仅是经史旧学,还有天文、算学、舆地等新的西学科目。查南菁书院学业,主要分“经学”与“古学”,对先秦两汉儒家和宋明理学的研读属“经学”,文学、史学、天文、地理乃至算学归属“古学”,白雅雨主修即为“古学”。此间,他治学卓有成就,且“专攻地理,开舆地学先河”。

1899年,“在看清了满清政府的腐败无能后,白雅雨绝意仕途,考进了上海南洋公学(按:今交大前身)师范院”。求学于南洋公学时,他与同学张相文(蔚西)均主攻历史、地理,同时兼教外院学生地理等课。白雅雨优秀的学习能力为其地理学研究打下了坚实的基础。1898年3月,《申报》有《南菁书院甄別案》一文,白雅雨名列15名古学特等名单。再查南洋公学1899年大考清册,白雅雨为最高等级一等。

1903年夏,白雅雨受聘至私立澄衷学堂,担任史地教员。据胡适日记记载,在此读初中的他于1906年发起组织各种社团,地理教员白雅雨曾到场演说,“深得会员欢迎”。

因当年“学校初兴,教科书尚缺,故烈士自编讲义,学者得之,视如至宝”。经过多年的积累,白雅雨以讲义为基础,出版了《初等小学地理教科书》。以笔者所见第五册为例,该书为五年级用书,内容为国内“区划”,按省份共计40课。全书图文并茂,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版权页显示,此书初版于1906年秋,由育文书局印制,震东书社发行。由末句“分行四川、湖南、广东、江西、江苏等处”则可知这套教科书所产生的影响。另据笔者所获史料信息,该书全套1~5册均为白雅雨所编。

对此,在白雅雨殉难后的多份小传中曾有评价:“以近世应用之知识,手自编订教科书,秩然有条理。”“毓崑卓然称名家,所著教科书精审有远识,咸推善本。”而学界则称:“他自编教科书,阐发地理学与民族观念,成为我国当时颇负盛名的地理学家。”

二、发起成立地学会

1908年秋,应老同学张相文之邀,白雅雨赴天津就聘于北洋女师、北洋法政学堂,任史地教员,成为刘清扬、李大钊等进步青年的老师。在津任教期间,他寓爱国思想于地理教学之中,激发学生关注国家前途和命运。其渊博的史地知识、鲜明的爱国思想、献身革命的豪情壮志深深地影响着一批年轻人,并强烈地吸引着这批年轻人的心,培育了一批出类拔萃的爱国革命青年。

“舆地之学为吾国固有之精粹,尤能兴起学者爱重国土之观念。”白雅雨对地学的地位及其意义有着深刻的认识。然而,他与张相文又都意识到独自研究地学存在着诸多限制。为“广招同志,共矢研求”,“张相文、白毓崑、吴鼎昌等发起中国地学会,期于联合同志,研究本国地理,以濬新知,以济实用”,并以此提高国人的地学水平,实现地学救国。另据《地学会第三周年纪念祝词》载,地学会之缘起,也是基于“吾华据温带,履大陆,临重洋,孕长江,拥丰产,合五族,而于诸学母、万事根之地学迄未研究,……(为)地球之恨事,亦中国前途之恨事也。张蔚西、白雅雨两先生惄(按:意忧思伤痛)然病焉,遂于前清宣统三年八月十五日发起地学会”。

1909年9月28日,中秋节。为推动中国地学研究与学术的发展,一批学者、名绅聚集在天津河北区的一处院落里组织成立了一个学会。30日的天津《大公报》曾发短讯:“下午两点,中国地学会诸同人在河北第一蒙养院内本会事务所召开初次大会,到位者五十余人。会议公推、投票决定:(一)总理傅增湘;(二)会长张相文;(三)编辑部长白毓昆……”

对该会的成立,《大中华京兆地理志》序言也有记载:“泗阳张君蔚西、南通白君雅雨自宣统初载倡组中国地学会,……海内同志,感召同声,地学曙光,从斯一启。”

自地学会成立到白雅雨就义止,该会在艰难中发展壮大。一是得到各方面的赞助支持,或捐钱,或赠物,或赞助地理书籍、地图等,更有名流担任“名誉赞成员”;二是会员队伍不断扩大,除地理、地质学者加入外,连靳云鹏(1919年、1921年两度出任国务总理)等也主动入会;三是很快与国际上的一些地学会建立联系,并开展了正常的学术活动,如美国博士德瑞克的学术演讲,来自哥伦比亚大学的北洋大学讲师璀伯的专题报告等。值得一提的是,在白雅雨担任编辑部长期间,张謇担任了该会首批“名誉赞成员”,南通州则有冯明馨(次香)、袁承曾(则先)等人入会,白雅雨也有“义赠世界大地图”等记录。另据张相文回忆:“(地学)会虽成立,而真正任事者仅白雅雨、陶懋立及本人三人而已。会无基金,专赖捐募,任事者皆尽义务,无薪水。”

以上文字清晰记述了地学会在创立初期所取得的成效,作为“真正任事者”的白雅雨等,能在教学之余义务服务学会,并将工作开展得如此有声有色,也足证其能力之强、境界之高。

三、主编《地学杂志》

地学会在成立之时曾定地学应“统合地文、地质、地志等门,涉论兼及政治、农务、商业等事”。后因范围太广,加之“绌于财力,未能悉办”,而“先就研究所得,汇成杂志,月出一册”。当然,创办杂志根本原因就如地学会总理、直隶提学使傅增湘所说:“学堂科目,地理最系重要。而旧有图籍,率陈陈相因,无当于实用。其近年新出各种稍称完善者,又多译自东西洋,裨贩摭拾于国民教育之旨未必适合。”

1910年2月,由白雅雨主编的中国最早地理学术刊物《地学杂志》在天津正式刊行,该刊成为地理学、地质学及相关学科学者提供发表成果和讨论问题的平台,也是清末民初中国科学杂志的代表与旗帜。

他提倡地理学救国。“人群进化,与地理有密切之关系,而民族之盛衰,国家之兴废,恒必由之。其言约,其旨微,一时学者翕然宗仰,皆以为希有罕闻。”白雅雨如此言辞简练、精深微妙的意旨赢得了学者们的一致推崇和景仰。而他自己也率先垂范:在法政、女师讲课时,他会在黑板上画出中国被蚕食的地图,讲述中华民族受到列强分割的耻辱,激发青年学生的救国救民思想。浏览由他主编的前18期杂志,刊文主题集中在与国计民生相关的主题、与国家兴亡有关的研究、非正式的学术研究等3个方面。他“以这一杂志为媒体,广泛介绍祖国大好河山,传递爱国主义思想;配合当时世界事件和割地条约相应制图,隐喻清政府丧权辱国、卖国求荣的勾当,启发人民大众的爱国思想,宣传革命;分析边界外交事件,揭露帝国主义的侵略阴谋”。同时,他强调“以调查为根基,为建构能与世界争先进的科学地理”,并“倡言调查全国,以资益内政外交”。白雅雨的地理教学与研究充分体现出他的爱国主义精神和脚踏实地的探索精神。

宣统二年三月初五,北洋大臣、直隶总督陈夔龙曾赞张相文、白雅雨等“组织中国地学会、编辑杂志,藉资研究,足见留心实学,深堪嘉尚”。学界则评说其杂志“审慎精当,学者宝之”。此外,杂志创办当年就在上海、北京、福建、清江浦等处设立了分售处。又因杂志畅销,曾多次“不惜重资重印再版,以答阅者雅意”。

——白雅雨对地理学的贡献早就得到了广泛认可。而笔者在搜集整理相关资料时又更深刻地认识到他是我国近代地理学发展史上值得重视、不可或缺的先驱人物之一。

【注:适逢白雅雨就义纪念日(1月7日)来临之际,谨以此文,致敬中国地理学开创者之一、近代民主革命家白雅雨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