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12月初,“春节——中国人庆祝传统新年的社会实践”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这意味着2025年将迎来首个“世界非遗版”春节。我市组织了多场活动,浓浓的年味迎面而来。(1月21日本报3版)
奏响文化经济共鸣曲
□琮琤
从文化传承角度,“城门挂春联”活动意义非凡。历经8年沉淀,它已成为南通春节的独特“新民俗”。巨幅春联不仅是传统书法与文学的结合,更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生动载体。它让市民和游客在感受喜庆年味的同时,深刻领略传统文化的深厚底蕴,强化了文化自信与归属感。
从城市发展层面分析,文化与经济相互促进。过去一年,南通在经济建设上成果丰硕,大企业方阵加速成型。此次“非遗版”春节活动所展现的文化活力,为南通在“十四五”收官之年迈向新万亿注入强大动力。
南通首个“非遗版”春节以独特视角揭示了文化与经济的紧密联系。它告诉我们,只有将文化传承与创新融入城市发展,才能实现经济与文化的协同共进,让城市在新时代焕发出独特魅力与活力。
绽放浓稠的乡韵年味
□梁诗韵
眼下,春节的脚步越来越近,我市活动多、年味浓,展现出一幅文化与民生交融的热闹景象。特别是“非遗版”春节就在家门口,这些活动不仅为传统春节增添了新的元素和活力,也让人们在欢庆佳节的同时深刻感受到了非遗文化的独特魅力和深厚底蕴,可谓别具匠心。
非遗迎春,绽放最浓郁的乡韵年味。作为一个综合性的“大民俗”,春节囊括了众多、具体的非遗传承实践活动,是中国人传统文化思想、知识体系和价值观念的集中载体。非遗是民族文化的瑰宝,让非遗与年味完美融合,不仅是一种文化传承,更是民族精神的弘扬。在新旧年俗的交织中,我们品味过往、畅想未来;在近距离感知春节的点点滴滴中,共同感受着五千年文明的脉动。让非遗文化与现代生活实现完美交融,就让我们继续相约蛇年春节,留住地道年味,感受魅力年味,一同在文化传承中尽享团圆、喜庆、和谐的美好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