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阚新华 羌松延
在心灵的幽谧角落,总有一抹乡愁如影随形,而故乡四安镇的北街,便是这乡愁的无尽源泉。它像一位沉默的史官,静静伫立在岁月的长河之畔,用斑驳的面容和沧桑的身躯,默默诉说着往昔的悲欢与荣耀。
四安,这座古老的小镇,旧称陈家酒店,简称酒店。古镇得名于明朝中叶,其历史的辙印可上溯至南北朝时的胡逗洲北沿。那时,它从沧海中缓缓隆起,初为草荡荒滩,在历史的风云变幻中,历经唐宋元明清的洗礼,逐渐有了清晰的轮廓与身份。从唐代沙洲的淤连,到宋庆历年间位于狄公堤内南区,明万历时归通州狼山乡辖,直至清咸丰、同治年间,裁石港、西亭、兴仁、刘桥边缘,以陈家酒店为中心设“四安镇”,寓意“四乡平安”,后又创立“四安自治局”,“四安”之名方始流传,自此在历史的舞台上,演绎着属于它自己的兴衰变迁。
酒店老街分为北街、东街和南街,其中以北街历史最久,也最为繁盛。这条始建于明代的古街,依河蜿蜒,仿若一条沉睡的青龙。北起祖师庙,南至陈家酒店,两百多米长,碎石铺就的路面,承载着数不清的行人足迹与历史记忆。街道两旁,青灰色的平房错落有致,近百户人家在此安居乐业。虽无豪门的奢华与权贵的威严,却因众多小店铺而充满生机。卜天顺南货店的麻圆儿,甜香软糯,曾是儿时最诱人的零嘴;姜家茶食店的点心,精致多样,散发着传统美食的独特魅力;陈八老家汤圆店的汤圆,包裹着浓浓的乡情;吴家肉店的肉食,新鲜肥美,为北街的烟火生活增添了浓郁的滋味。周边的农民,每日穿梭于此,售卖自家的农副产品,购置生活的必需品,北街便成了四安镇的生活轴心,日复一日地转动着平凡而真实的人间烟火。
在早年老辈人的记忆里,光绪年间的北街南首,袅袅炊烟里的“陈”字酒幡熠熠生辉。那是北街繁荣的滥觞。飘扬的酒幡下,店内香气氤氲,抚慰着往来旅人的疲惫身心。店外,街头巷尾热闹非凡:兴化的下河佬炒米机前,孩子们欢呼雀跃,眼巴巴地盯着玉米粒在高温中幻化成香甜的爆米花;斫糖(麦芽糖)担子旁围满小孩,站在外圈的甚至踮着脚尖,伸着脖颈,嘴里还不时咽着唾沫。而当姜家大门堂里连唱三天堂会之时,简陋的土筑戏台便成了欢乐的海洋。四根粗毛竹撑起戏台四角,竹箍高悬汽油灯与幕布。演员们在邻家装扮停当,粉墨登场,《红娘》的俏皮、《失街亭》的智谋、《打渔杀家》的侠义,在一方小小舞台上鲜活呈现。台下观众如痴如醉,汽油灯将天井照得亮如白昼,喝彩声与掌声雷动。乡民们只需花上几毛钱,便能沉醉于这戏曲的盛宴,许多人也因此与京剧结缘,闲暇时常引吭高歌。这份对京剧的热爱,在北街传承不息,“真趣社”便是最好的见证,票友们在其中延续着京剧的香火,也延续着北街的文化脉络。
战争年代的北街岁月,更是刻骨铭心。抗战时期,北街冯德源花行、同德兴棉布庄等商家遭洗劫后不得不远走他乡。奎星楼、斗香台及多处民宅被付之一炬,四安小学部分校舍遭焚毁,更有居民被奸污或打伤,留下惨痛的北街记忆。最令人难忘的是位于街北的“公兴商店”,外表平凡无奇,内里却藏着乾坤。它是中共江北特委的秘密联络站。1940年,江北特委代理书记赵毓华在此运筹帷幄,接待来自上海及各地的抗战志士,传递机密情报,发展党的组织,组织抗日武装。英雄们在这隐蔽的战场上,以热血和生命书写着壮丽篇章。当年10月,江北特委完成使命,“公兴商店”功成身退,但它的事迹永远铭刻在北街的历史丰碑上。20世纪90年代初,四安镇政府在旧址立碑纪念,“中共江北特委联络站旧址”的字迹,在阳光下闪耀着历史的光辉,让后人铭记那段烽火岁月。1946年8月,在四安镇区的一次遭遇战中,南通县警卫团团长崔德耀血洒北街南首的洋桥之上。对英雄的缅怀,对烈士的追思,至今仍激荡在老街居民的内心深处。
新中国成立后,北街居民怀着对新生活的热忱与对文艺的追求,组建文工团。在姜家大门堂内,他们自编自导自演《越扑越旺的烈火》《海上渔歌》《枯井沉冤》等话剧。创作时,他们深入生活,挖掘素材;排练时,精心打磨每一个细节;演出时,全情投入,真情演绎。直至1959年四安镇剧场落成,姜家大门堂的土戏台才退出历史舞台,成为北街人心中永不褪色的记忆。1996年旧镇改造,北街旧貌换新颜,柏油马路取代碎石小径,两层小楼替换青灰平房,然而北街的灵魂却深植于这片土地,融入居民的生活与习俗,成为凝聚人心的精神力量。
北街,是童年的欢乐伊甸,暮年的归心之所。孩提时,我们曾在北街的街巷间嬉笑玩耍,捉迷藏、踢毽子、跳皮筋,清脆的笑声是北街最美的乐章。围坐在老人膝下,聆听陈家酒店的传奇、京剧堂会的盛景、抗战英雄的壮举,那些故事如同一颗颗种子,播撒在心田,生根发芽。长大后,我们外出谋生,各奔前程,但心中总有一根情丝,系着北街的一草一木。他乡的游子,无论是远赴美国的数学博士,还是著作等身的北大教授,抑或是名闻遐迩的全国劳模;无论是身处繁华都市还是异国他乡;无论是工作繁忙还是琐事缠身,他们总要抽空回一趟北街,体验“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的感受。
其实,北街又何尝不像一杯陈年的佳酿呢?初尝时,或许只觉其平淡无奇,甚至掺杂着一丝酸涩。然而,当你静下心来,细细回味,便能品出其中那蕴含着的浓郁芳香。这芳香,是历史的沉淀,是文化的积累,是岁月的馈赠。它弥漫在北街的每一个角落,渗透进每一块石头、每一片瓦楞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