助推“养在深闺”的非遗和传统技艺成为顶流
日期:01-20
晚报讯 昨天上午8时,江苏省第十四届人大三次会议“代表通道”正式开启。在第三组代表通道,省人大代表、南通蓝印花布博物馆馆长吴灵姝回答记者提问。
蓝印花布印染技艺代表性传承人吴灵姝带着和97岁奶奶一起制作的蓝印花布蛇玩偶走上“代表通道”,提前给大家送上蛇年的新春祝福。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作出重要指示。“总书记对非遗保护工作的关心关怀,让我更有信心、底气更足。”吴灵姝说,在致力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过程中,她先后走访多个省份,开展大量调研,抢救保护了蓝印花布、彩印花布等实物遗存6万余件,纹样20多万个,出版蓝印花布专著10余部,其中《中国蓝印花布文化档案·南通卷》获评中国民间文艺山花奖·优秀民间文艺学术著作奖。在保护的同时坚持创新,她设计了近千件作品让蓝印花布得以活态传承,从而更好地融入百姓生活。
以初心来守护、以匠心来传承,深耕非遗好故事。吴灵姝说,她尝试着在各大平台直播,带大家参观蓝印花布博物馆,将蓝印花布的材料之美、工艺之美、文化之美呈现给世界。如今,已有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加入,让她看到了蓝印花布更好传承下去的光明未来和无限可能。与清华大学共建传统印染工作室、在南通大学创办蓝印花布艺术研究院、开展传统印染培训班免费培养印染技艺人才、把蓝印花布与织锦工艺相结合……如今,吴灵姝已探索出一条家族式传承、院校传承、师徒传承、社会传承的立体传承模式。“希望越来越多‘养在深闺人未识’的非遗和传统技艺走向台前、成为顶流。”这是吴灵姝的美好期盼,也是非遗传承与保护的最好归属。 记者朱文君 李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