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身边语言写身边事
日期:01-17
版面:
第[db:版面标题1]版:第A07版:南通新闻 上一篇 下一篇
满怀对党的热忱、对文学的热爱,退休后,孙雨舟执起笔,花费七八年时间,将心中所存、所思、所想化作白纸黑字,记录历史,讲好身边革命故事,意在彰显一群共产党人与钱交往时高风亮节的政治本色。
饶有趣味的是,孙雨舟笔下的故事和他本人一样,夹杂着一点“通东口音”。“我深信,‘先是民族的,然后才是世界的’。所以在创作时,有意识地使用了方言字词。”恁(nèn)、寣(hū)……当一个个生僻字出现在书中时,身为外乡人的读者或许感到晦涩难懂,但作为同乡人一定倍感亲切。市楹联学会副会长曹璟如激动道:“我是地地道道的通东人,看这部小说,感觉非常亲切,因为看到了从祖辈传下来的通东话。可以说,《八棵榉》是通东地区第一部用通东方言写出的革命史。”
为了确保方言的准确性,他发动群众力量征集正统通东方言,并在字典里搜索、核对,达到精准定位。“最后发现绝大多数的通东方言都能查到对应的字,比如‘寣’就是打个盹儿的意思。”
用熟悉的语言,写熟悉的人和事,是孙雨舟最自然的表达方式。其中,他还运用大量人物对话,构建故事情节,使读者能够更好地沉浸其中,产生情感共鸣。就连“八棵榉”的书名,也别具地方特色。他介绍说:“榉树是海门区的市树,而早年我们村里有户人家栽了八棵榉树,串联在一起就形成了这一名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