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阅读机
2025-10-12
星期日
当前报纸名称:江海晚报

2.2厘米鱼刺 体内玩“失踪”

日期:01-16
字号:
版面:第[db:版面标题1]版:第A12版:健康周刊       上一篇    下一篇

医生精准定位抓住它

晚报讯 近日,张先生在享受美食时,一根鱼刺悄然混入食物中。等他察觉时,鱼刺已经“扎根”在体内。为了取出这根鱼刺,张先生先后去了两家医院。胸部CT显示颈第7椎体水平疑似有异物,但在做胃镜检查时,食管距门齿19cm右侧壁虽有破口,鱼刺却不见踪迹,仿佛凭空消失,这让张先生十分苦恼,异物感时刻折磨着他。

走投无路的张先生抱着试试看的心态来到南通市第一人民医院求助。消化内科首席专家、主任医师钱俊波一边安慰张先生,一边分析鱼刺可能的位置,并决定先通过胃镜检查探寻情况。

第二天,钱俊波亲自操作胃镜,仔细检查,却只发现食管壁有一处0.2cm的黏膜损伤,并未找到鱼刺。面对这一情况,钱俊波果断启用超声探查,屏幕上一闪而过的点状强回声让大家看到了希望,确定鱼刺就在下方。钱俊波决定在胃镜下沿着损伤处切开食管黏膜层、黏膜下层。他小心翼翼地将切开刀送入活检孔道,精准地切入黏膜层,然而切开后却没有看到预想中的鱼刺。但钱俊波没有放弃,他指挥护士取来活检钳,沿着钳道缓缓送至切开处。护士操作活检钳,轻轻触碰并稳稳夹住异物,随着胃镜缓缓退出,一根长达2.2cm的鱼刺终于被取了出来,这场艰难的“取刺大战”终于结束。

事后,张先生回想起这几天的经历仍心有余悸,他自己也好奇这么长的鱼刺是怎么被吞咽下去的。

这一事件也给大家提了个醒,日常用餐一定要养成细嚼慢咽的好习惯。如果不慎误吞异物,千万不要强行吞咽,应尽早前往正规医院,借助科学手段取出异物。异物一旦随着胃肠蠕动游走,尤其是尖锐异物,很可能穿透胃肠道黏膜,引发出血、穿孔等严重并发症,威胁身体健康。

新年将至,希望大家在享受美食的同时,能避开这些隐藏的健康“雷区”,吃得开心、安心。

通讯员益宣

记者朱颖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