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阅读机
2025-10-11
星期六
当前报纸名称:江海晚报

丰收2024

日期:01-14
字号:
版面:第[db:版面标题1]版:第A13版:养心       上一篇    下一篇

◎陶建明

时光荏苒,如白驹过隙。刚刚过去的2024年,对我而言意义非凡。这一年,我正式步入古稀,也开启了退休生活中的一段难忘的篇章。“老牛亦解韶光贵,不待扬鞭自奋蹄。”黄昏虽近,但我心中的热忱未消减,反而更加勤奋耕耘,喜获丰收。

在求知的道路上,我从未停歇。2024年,我参加市老年大学文学作品赏析与写作、唐诗宋词名篇赏析班学习,课堂上我全神贯注地聆听老师的讲解,不放过任何一个知识点,认真做好笔记;课后争分夺秒地复习,坚持多写多练,努力提升自己的写作能力,参加征文多次获奖,在报刊上发表文章30篇。

年初,老年大学开展征文活动,主题是“学习,让我生活更美好”。面对众多强劲的对手——文史系的文学班里,有从事多年中小学语文教学的退休老师,文学功底深厚;有长期从事党政机关文字工作的老同志,文字驾驭能力娴熟;还有做过媒体工作的老记者和出版工作的老编辑,专业素养高。全校有近万名学员,可谓人才济济。我深知自己与他们存在差距,于是决定笨鸟先飞,提前精心梳理思路、广泛寻找素材、认真搭建提纲,然后一丝不苟地撰写。初稿完成后,恭恭敬敬地请任课老师范教授斧正,我按他的指导反复修改,力争尽善尽美,最终率先上报。经学校严格评比,荣获一等奖,那本红证书是对我努力的最好肯定。

下半年,市老年大学开展了“党旗生辉——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老同志讲过去的故事”征文活动。我满怀热情地参与其中,一气呵成写了3篇征文。凭借扎实的文学基础和对主题的深刻理解,这3篇征文分别获得一、二、三等奖。市老年大学年终总结大会上举行颁奖仪式,我捧回3本大红证书,心中满是喜悦与自豪。

在诗词学习方面,我同样用心。课堂上聚精会神听讲,认真记笔记,用心完成作业,对于老师在作业讲评中指出的问题,我总能举一反三地推敲修改,不断提升自己的诗词欣赏与写作能力。功夫不负有心人,这一年,我有10首诗词被学校《江海新韵》刊用,另有多首被其他载体采用。

我参加市老年大学学习多年,积累了一些文学理论和写作方法。如何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高自己的写作能力?2024年,我用实际行动交了一份满意的答卷。

这一年,我始终坚持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写作实践中,多观察、多思考、多动笔,努力实现新突破。春节回老家过年时,我不惧严寒,深入田间地头,观察乡村新变化和人们焕然一新的精神面貌,写了《故乡的冬天》;大年初一,我到邻居家拜年,浓浓的情谊涌上心头,便写下了《给乡邻拜年》,文章先后被市报及晚报采用。

当我看到在“万花纷谢一时稀” 的严冬里,香樟叶绿色不改、风摇不落,而开春后仅几天工夫便纷纷坠地,满树满枝留下朝气蓬勃、郁郁葱葱的新叶时,深受触动,挥笔写下《香樟叶》一文,发至班级微信群后,学友们纷纷点赞,晚报予以刊登。秋天,栾树果实一串串如红色小花开满枝头的景象吸引了我,我几次来到栾树下细致观察,甚至摘下果实撕开察看,最终写了《栾树枝头挂灯笼》。文章不仅在市老年大学公众号“启秀园”上加配栾果花图刊发,还被晚报刊用。

母亲去世后留下的几分菜地,成了我观察生活的新窗口。我精心耕种、用心体会,仔细观看各种蔬菜在不同生长期的形状和变化,写下了《新菜农》的文章发班级微信群,获得学友们好评,任课老师也批注:此文有功底。文章也在报纸上登载。

江苏商贸职业学院与南通日报社联合举办“合作社的故事”征文活动,我看到征文启事后,回忆从供销社购买生活物品、出售农副产品的往事,饱含深情地写了《供销社情愫》一文。这篇文章登上《南通日报》,并获得此次征文活动三等奖。我应邀参加颁奖仪式,捧回了一本含金量颇高的证书。

2024年是我丰收的一年,也是我人生中值得回味和珍藏的一年。时光流转,岁月更迭,“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在新的一年里,我将与老年朋友们携手共进,乘祖国现代化建设的东风,继续砥砺前行,努力争取更加优异的成绩,为美好的生活增添更多绚丽的色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