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的最后一天,张倩楠终于结束了“2024年省乡村产业振兴带头人培育‘头雁’项目”第二阶段的培训,回到了通州西亭。扎着短马尾,套一件深蓝色工作服,一身泥灰,现在的张倩楠完全一副农妇样。谁能想到,她曾是一名光鲜亮丽的银行女白领。
(1月7日本报5版)
期待更多年轻人返乡
□云雀
在乡村振兴的大背景下,越来越多的年轻人从城市回到农村,选择成为“新农人”,投入农业生产的热潮中。张倩楠的故事正是万千“新农人”中的一个缩影。
如何让更多“新农人”成为“兴农人”?首先,需要为这些回归土地的年轻人提供更多的政策支持和资金保障。从农场设备的补贴、生产资料的优惠,到农业技术的培训、销售渠道的拓展,政策层面的支持为年轻人返乡创业提供了可靠的保障。其次,要实现从“新农人”到“兴农人”的转型,科技是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要让更多“新农人”成为“兴农人”,就必须加大科技投入,让技术成为他们的“助推器”。与此同时,政府和相关机构也应当加大对农村科技创新的支持力度,帮助“新农人”从信息闭塞的状态中走出来,接触到最新的农业技术和市场动向。
用坚守诠释责任担当
□琮琤
张倩楠的归乡是理想对世俗偏见的挑战。当同龄人在写字楼为晋升拼搏时,她却重返乡土,用汗水浇灌希望之苗。张倩楠以无畏勇气打破常规,向我们昭示:有梦就去追,别让现实禁锢脚步。
从乡村振兴视野观之,她似一股奔涌的“清泉”。乡村发展渴望人才与创新活力注入,张倩楠携知识、资金归来,购置农机、钻研科技种田,为古老农业注入现代力量。于家庭维度考量,她用坚守诠释了责任担当。面对家人反对、异地安家诸多难题,张倩楠未曾退缩,爱人受其感染携手同行,一家人携手共绘田园画卷。
最后,从个人成长维度而言,张倩楠打破了职业“舒适圈”。她收获的不仅是粮食满仓,更是精神富足。如今一些年轻人畏惧挑战,困守一成不变的工作,张倩楠却向我们证明:跳出舒适圈,拥抱未知,方能邂逅别样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