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紫
小区周边原本有三家菜场,如今只剩一家还在勉强经营。与之相对应地,小区里雨后春笋般冒出十几个网购提货点,每天热热闹闹,提货者多是五六十岁的低龄老人。
“都什么年代了,你还老往超市、菜场跑,网上下单什么都能买到,比实体店便宜得多。”妻子经常责怪我抱残守缺,不肯与时俱进。有时忍无可忍,从不下厨的她便会“越界”网购一些蔬菜肉食。
俗话说“隔行如隔山”,妻子网购的菜常常货不对板。有的堪称植物界的“异形”,韭菜、菠菜身长达一尺开外,捆扎得像尚方宝剑,或可挂在门上辟邪,炒出来肯定不好吃。价格虽然远低于超市、菜场,但根本不是一种菜。
网购食材犹如开盲盒,成色如何全靠运气,这也是我依然喜欢去超市、菜场的原因。至于有正规来源的袋装香菇、黑木耳之类,网购的确划算得多。
早几年,我已经学会手机支付,但时不时仍会使用现金。对此,妻子很不理解。几年前,我看过一篇文章,说老人逛超市使用现金支付,有利于预防老年痴呆。因为一般都会预先心算一下要找零多少。这种下意识的智力训练有助于激活脑细胞。如今扒拉一下购物篮里的七八种商品,我马上就能算出总价多少,自我感觉比大多数年轻人“算力”强得多。
逛超市、菜场最大的好处在于能接触“实体人”。我常常被人搭讪,尤其常被大妈们问及某种食材怎么烧、如何识别优劣。俗话说“相由心生”,我可能属于面善之人。活了大半辈子能修行出一副善相,被搭讪时颇有成就感。
相比超市营业员,菜场摊贩更愿意和顾客深入交流。前几天去买肉丸,才看了两眼,中年男摊贩便情绪激动,诅咒发誓他的肉丸用料上乘、做工精细。“我有固定摊位,不是街上的流动摊贩。假如偷工减料,那是砸自己的饭碗……”他滔滔不绝地说。
我并没有质疑他的肉丸不好,他却抢先辩解,而且明显用力过猛,也许出于心虚,估计平日口碑不好。我暗自揣测,但又觉得或许武断了,不应该总将人往坏处想,出于歉意决定买一点,一过秤26.5元。“干脆加两个凑30元!”中年摊贩说。那一刻,我更忍不住怀疑他的肉丸不好吃,这可能是个爱耍小聪明、没有工匠精神的人。
回家下厨烧了几个,果然肉丸肥肉含量过多、淀粉也明显放多了,我这样的糖尿病人吃不得。好在买得不多,用水煮一下,切碎了喂小区里的流浪猫,它们倒是吃得很开心。虽然貌似损失了一点钱,但我自测出识人还比较准,并未与社会脱轨,也算有所收获。
去超市、菜场买东西的乐趣,妻子以及家里的后辈难以理解。他们如今都不忙年了,过年前拿着手机一通下单,节日物资便齐全了。我依然会四处奔波,除了采购,更享受到了采购过程带来的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