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阅读机
2025-10-10
星期五
当前报纸名称:江海晚报

曾经有条马家河

日期:01-05
字号:
版面:第A07版:夜明珠       上一篇    下一篇

◎徐织

1960年至1970年,我家居住在起凤桥下痘神殿巷,附近有所“跃龙小学”,而我需要横穿人民路到祭坛巷附近的西街小学读书。我们上学之路走过明代初年建的石拱桥起凤桥:桥体花岗岩油亮,中间有一道经六百年磨砺的深深的独轮车辙。起凤桥桥拱很高,站在上面看桥下环西河水流向端平桥,两岸枕河人家高低错落,后门有石阶下河,停泊着小船。

起凤桥南是盐仓坝街,街西有木板门店铺,第一家是酱菜店,人们打酱油、买酱菜用小碗,端着回家,若有买半斤一斤酱菜的,店家用干荷叶包上,清香伴酱香,很诱人。寥寥几家后就沿着河向着盐仓坝,我则向东左拐弯进沈家巷。

巷子路面是花岗岩小石块,千年步履过,石块已圆滑,石缝里的小草是新生的青。我则慢慢看黛瓦粉墙,把墙上的斑驳的设想成各种小动物、云彩或树木。春天,出墙的木蔷薇垂挂在斑驳“影像”上,仰看白色黄色花儿一簇簇蓬勃馥郁,陶醉袭人的花香。

沈家巷呈东、南走向,漫步过曲径向东进入痘神殿巷。痘神殿巷长长的,巷内有人家、古井、古树,还有乱草的荒地。跃龙小学就在巷内。

跃龙小学与一墙之隔的四初中操场共享一条河,那条河叫“马家河”,河周围埋藏了古今时空的故事,孩童只识空间的快乐,如今我写“马家河”已经绕不开时间的演变。

清末民初兴学,各地学堂多办在庙宇里,痘神殿内学堂设有“崇德小学”。邻居刘姓是巷内老住户,他们说痘神殿是明代建筑,具有相当规模,原大殿门楣的木质牌匾上有“奉旨重建”四个大字,大殿东西竖两座碑记,是朱元璋、常遇春题书,大殿后是痘神殿,供有痧、痘、疹、斑五神。殿前有广场,面对大殿是一座戏台。崇德小学在大殿内,我的记忆里操场西南角仅有一间单开面的小小道观,那大概是痘神殿的遗构。小小道观后有几间教室。

旧时,痘神殿的意义是祈祷保佑孩子不生“痘”。“痘”即天花,旧时流行的儿童传染病,幸免于死的人,往往留下天花痘的瘢痕,生在眼睛上变成了瞎子,儿童懵懂,看到生过天花的人,便直呼“麻子”。

渐渐地,痘神殿淡去了敬神祈愿的作用。在流行病史上记下的是我国1961年消灭了天花流行病,比全世界消灭天花早十六年。我们这一辈胳臂上还留有种天花疫苗的疤痕,那是保证健康美丽的小印章,20世纪70年代后出生的人身上不再有“小印章”了,免疫科学保幼童健康是社会最大的进步。

痘神殿北一座高坡上有道观——玉皇殿,后改成“跃龙小学”,1950年后,两座道观演变的小学合并,续用了“跃龙”之名。跃龙小学本部在高坡上,缓坡而下径直过痘神殿巷就是学校操场。

马家河水流过千般堤岸,最终形成了小小池塘,为马家河之尾。

隔河南岸是一片葱绿的竹林,竹林里是乱冢,竹叶遮天,黄昏百鸟归林,交响嘈杂;冥暗之风抖动竹林,声色簌簌,似乎鬼影憧憧,很阴森。鬼是没有的,但小时候喜欢听《聊斋》,疑神疑鬼地害怕。

说是乱坟中有明代户部尚书马坤的古墓。如今,查阅资料知晓马坤其人(1496—1571):南通州人氏,明嘉靖三十年升顺天府知府,大理寺卿,户部右侍郎,一年后升任左侍郎,嘉靖三十四年为南京工部尚书,嘉靖三十六年改南京户部尚书,嘉靖三十八年户部尚书,可谓连升三级。可惜好景不长,嘉靖三十九年以振武营卒之变为由,马坤被弹劾,归隐故乡。隆庆四年卒于老家,葬于竹林,流水相依。

马家河尾的弯头有座三四米的长木质水踏子深入河中,周边人家都在那儿淘米洗菜洗衣;挑水工前来取水,扁担不离肩,水桶口斜入水中,肩上扁担三百六十度灵活掉头,另一只水桶如是取水,然后挑水工悠悠向着小巷人家而去,一担水五分钱,放在水缸里搅上明矾,水至清见底。

马家河的源头是从西被闸附近北朱家园始,水是濠河水,它却分支流入小巷人家,轻曼低歌穿巷吻岸,那沿河巷子幽深交错,那堤岸间或无人家,草木芜杂。马家河流长不足一里,在竹林边的老山门巷汇入盐仓坝河。马家河把濠河水的润泽带往普通人家,南通,哪一家不是濠河人呢?

起凤桥坡陡光滑,下雪天,尤其雪后结冰,行路艰难,我们就向东直行,走民国建的跃龙桥去上学。跃龙桥长长的,木质桥面,从窄窄的桥缝往下看,环西河流水潺潺,桥栏杆是铁质的,上端有一只只绿色和平鸽,我全部抚摸过。这条路几乎把整条痘神殿巷走过,痘神殿巷真好,可谓“北环西河、南马家河”,河水夹巷,巷中烟火人家。我把书包遗忘在马家河的操场草丛里,却获得书本以外的万千疏狂,那是住在童年里的一条河流。

无论我们走哪一条路,出发是马家河,回家是马家河,马家河是翻开的书,任我阅读——金鱼养在荷花缸里,我们兄妹举着自制的网兜去马家河捞蠓虫,吃了蠓虫的金鱼尾巴随水如裙摆飘;我们把小鸡装在纸盒里,放到马家河边,它们扑着翅膀,欢乐觅食;我们在河边钓鱼,马家河的鱼儿多得扑腾,黄昏满载而归,煨煮鱼汤,人与猫共享……

马家河这本书旧了,合上最后一页,马家河变成我暮年的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