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报讯 前不久,省文旅厅主办的“水韵江苏·精彩非遗”展示季活动在中国大运河博物馆上演,崇川区省级非遗传承人姜平获邀现场展示南通艾蓝染色技艺。
在浓郁的蓝草芬芳中,在一遍遍浸染和漂洗的过程中,现场观众深切感受到布料在层层蓝染后散发出的独特魅力。“亲手操作艾蓝染色,一遍又一遍重复浸染动作时,我心里满是对古人智慧的赞叹。当最终看到布料呈现出独特蓝韵时,仿佛开启了一场与古老技艺的对话。”现场体验的学生表示。
在陈桥街道,种蓝制靛传统已有700余年历史。当地种植的小蓝(又名蓼蓝、吴蓝),是世界五大蓝草中最优质品种。据相关史料记载,通州自古以“种蓝制靛”和“小缸青”技艺闻名全国,当地出产的“土靛”成为明、清两朝历代宫廷钦定贡品。陈桥一带是优质蓼蓝品种的原产地,又是农家小缸青染色技艺保存最完好的乡村。陈桥当地农家生产的植物蓝染土布“粉蓝布”,是明清年间南通历史上最具影响力的地方特色之一。
王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