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阅读机
2025-10-09
星期四
当前报纸名称:江海晚报

从炒和菜到佛跳墙

日期:01-01
字号:
版面:第A08版:夜明珠       上一篇    下一篇

◎安铁生

提起炒和菜,南通人都知道,这是我们端午节的时令菜,且是近500年前我们的抗倭英雄曹顶,在上战场前将各人分带的多种食材匆匆和炒,迅速做好,快活吃下并打了胜仗,无意之中竟创造了这道名品,深受江海大地民众赏识,流传至今。而“人间至味一坛装”的佛跳墙,全国人都知道,是一道名扬海内外的福建名菜,因用了多种名贵海鲜常在国宴上款待贵宾,受到美食家的高度称颂,怎么也成了南通人的创制菜的呢?

最近参观位于京扬广场东边、人民路北侧的“曹顶文化中心”,听到负责人鞠晓君先生介绍,炒和菜本来是蔬菜绿豆芽、韭菜、粉皮为主,在传承中不断调整添料,“一道加了荤的南通和菜,一道致敬英雄的头等菜肴”——南通头菜(又称大杂烩)就诞生了。再后来,出生于如皋去福建做官八年的周莲,在南通头菜基础上添入多种珍贵海鲜,精心烹制成上八珍,即现在称谓的“佛跳墙”。

原来,有位周际霖字霁楼,道光年间举家定居如皋城内集贤里,清代同治、光绪年间曾四次任如皋知县。其子周莲1848年出生,幼年在父亲任职的如皋县衙读书,当地人称他为“周大少”,光绪五年(1879)贡生。1895年由恭亲王奕推荐担任厦门道台、福建布政使,官至二品。周莲平生富收藏,喜鉴赏,闲暇时列珍馐十八种配制佳肴,取宋人饕餮宴、仿兰亭雅集,烹制乡土特色佳肴上八珍,其法秘不示人。在任福建布政使时,每逢贵宾来访,即命家厨郑春发,精制如皋特色上八珍(又名满坛香、福寿全),以家乡江海风味待客,深得达官显贵、商贾名流褒赞。真乃“鲍鱼海参瑶柱鲜,鱼翅花胶火腿绵。佛闻弃禅越墙来,不慕如来不羡仙。”?1898年,周莲烹制的如皋上八珍(佛跳墙原名)进贡慈禧太后,获赏头品顶戴、双眼花翎、授黄马褂,得“慧我中华”题赞,原匾现藏如皋定慧寺。(1998《福州市志》)

20世纪10年代,如皋贤达石筱舫宴请康有为,为其新店题写的匾额《石合泰》(经营五洋杂货的商号)。新店挂牌之时,恰逢张謇创办的伶工学社落成,梅兰芳到访南通献艺更俗剧院。石筱舫约请石合泰大股东周莲,展示如皋上八珍让大家品尝,各个称好。传说张謇先生撰有“坛启荤香惊四邻,佛动弃禅跳墙来”。因南唐至清代早期,如皋是泰州府属地,梅兰芳直呼家乡名菜上八珍为“佛跳墙”。至此,周莲创制的佛跳墙正式成为如皋士绅招待四方宾客的重要乡土名菜。50岁后,周莲住石合泰,任如皋军政总司令,与沙元炳、张謇同掌如皋政商。75岁逝于如皋,葬城南胡安定冢西。

所以说,南通头菜是炒和菜的升级版,佛跳墙又是南通头菜的升级版,明代的抗倭英雄曹顶、清代如皋人任福建布政使的周莲,均功不可没,为中华饮食文化史添下浓墨重彩的一笔,大家千万要记住他们的伟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