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编辑部
追光不止,向阳而生。
走过32年风雨征途的江海晚报,伴随着启东圆陀角迎接新年的第一缕曙光,伴随着铿锵有力的坚实足音,和江海大地770多万南通儿女并肩站上新一年波澜壮阔的时代潮头。
32年来,晚报人守护“本土、主流、温暖、实用、好看”的不变情怀,与市民一路同行、共赴江海之约。
2024,“中国好人”顾顺明在生死关头义救祖孙三人,这样见诸报端的凡人善行不胜枚举,系列报道给我们生活的这座城市抹上一笔又一笔亮色。
2024,“关爱一线牵”精准帮扶的对象越来越多,社会影响力如濠河之波层层扩散,成为江海大地一道靓丽、温暖的风景线。
2024,“江海小记者”这一“后备军”阵容越来越大,新闻事业在薪火传承中继往开来,似万里长江浩荡之水滔滔不绝奔涌向前。
2024,“政风行风热线”以“建设性监督”关注民生工程进展,紧盯通城百姓幸福生活指数,于一个个细微处折射市民获得感。
……
回眸,是为了留住太多的美好,同时也是为了更好地铭记。
时序更迭,一岁已尽。
一座城市有一座城市的精神,一张报纸有一张报纸的灵魂。变化的是文峰塔上的光影、紫琅之巅的日月,不变的是晚报人与您同在的情愫、守候城市烟火的不倦,还有凝聚在我们笔尖中、敲击在键盘里的致敬无数平凡奋斗者的精彩故事。
一元复始,向新而行。
迎来2025,让你和我一起仰面感受新一年那一缕透过支云塔塔尖洒落的阳光,掬起母亲河那一捧留住了幽幽千年荷香的春水,一起纵情寄语:整装再出发,笃定行致远!
你好!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