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阅读机
2025-10-09
星期四
当前报纸名称:江海晚报

刻钢板的旧忆

日期:12-28
字号:
版面:第A08版:夜明珠       上一篇    下一篇

◎一凡爷

现在要打印个什么文字材料,只要在电脑、扫描仪、打印机、复印机等器具上一操作,就能顺利、快速完成。可在过去,还得要手工刻写、油印,纷繁复杂,费时耗力。20世纪60年代初,我在苏北农村学校任教,办学条件简陋,所以发讲义、印试卷都要靠自己刻钢板来完成,这刻钢板也就成了每个老师必备的基本功之一。

自己刚做老师,对刻钢板一无所知。但要刻印什么材料了,还得自己动手,所以就虚心向前辈们请教。一位老教师很热心地帮教我,他拿来一套刻写用的文具,有钢板、铁笔和蜡纸。钢板长约30厘米、宽约10厘米,镶嵌在长方形的木框内,钢板为双面,有着细密如钢锉一样的纹路,铁笔如同大号缝纫针,蜡纸薄软且有韧性。老教师告诉我,钢板一面是直纹,用于刻写横平竖直的仿宋字,另一面为斜纹,用于刻楷体、魏碑及美术字。在蜡纸上刻字,实际上就是将蜡纸表面的蜡层刻掉,留下可以透过油墨的字迹。老教师仔细教我刻写方法:手握铁笔一笔一画用力要均匀,轻重要得当,每一笔都要刻透。刻轻了,油墨透不过去,印出来的字迹模糊不清;刻重了,蜡纸会划破,一印一团墨。开始练刻钢板,我一下子还不能适应,在报废了几张蜡纸后,才慢慢掌握了要领。刻钢板是个细心活儿,要全神贯注、小心翼翼,稍有不慎,一旦刻破蜡纸,那就前功尽弃。刻写时还不能出错,如果刻错了字,要改正就麻烦多了:得把蜡纸移到木框上,用铁笔杆的秃头在错字部分来回平抹,再把火柴划着并吹熄,靠近错字位置,用火柴头的余热将蜡烤化,稍等片刻后才能重新刻上正确的字。如果是一段文字或标题、插图错了,而又不愿另起炉灶,那么只好“开天窗”“打补丁”了:要把错的一块蜡纸裁去,再剪一块稍大一点的蜡纸敷在相应位置上,用火柴头余热将接缝处的蜡烤化粘牢,再在“补丁”的新蜡纸上刻写。一张蜡纸刻下来,常常是手指生疼、眼酸背痛。在经过多次练习后,我才慢慢得心应手,速度也有了提高。

蜡纸刻好了还得印出来。那时候用的是推辊式的油印机,全是手工活儿。在看了老教师的示范后,我大概知道了操作顺序:先把一摞空白纸张夹在油印机底座上,然后将刻好的蜡纸固定在纱网下,推辊均匀地刷上油墨,缓慢地用推辊将油墨在纱网上擀匀,让蜡纸吃透油墨,再压下纱网,从后向前用力推动推辊,第一张就印好了。每推一次推辊,就要抬一下纱网、翻一张印好的白纸,再接着印下一张,动作连贯,持续不断。我开始用油印机时,老出现情况:油墨过多,字迹模糊,油墨太少,字迹不清;铺上的蜡纸不平伏,就会出现皱褶,油墨糊成黑带子,蜡纸也报废了。吃一堑长一智,多次操作后,这才逐渐入门,直至熟练掌握。一般只要印刷得当,一张蜡纸印二三百张纸是不成问题的。

经过一段时间的实习,刻写一般文字材料已经驾轻就熟了。有些材料要用美术字、插图,那就麻烦些了:先写好、画好底稿,然后将蜡纸覆盖在上面,用旧圆珠笔描摹下来,移到钢板斜纹的一面上,再用铁笔刻一遍,进行二次加工。后来,我还自己搞起了套色油印:把需要用黑色、红色的文字分别用两张蜡纸刻好,排版位置必须准确无误,不能有一点差错。然后用两台油印机先后用不同的油墨印出黑色和红色部分。第二次印红色时,纸张的位置一定要对准,才能使两次油印完全吻合。这样印出来的材料色彩分明,十分爽目。

后来刻得多了,我的技艺有所长进,速度也快多了,有时还给其他老师代劳,或是应邀为校外需要帮助的单位义务刻写。当年刻钢板的历历往事给我留下了难忘的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