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阅读机
2025-10-09
星期四
当前报纸名称:江海晚报

“无论如何,都要咬牙坚持下去”

日期:12-27
字号:
版面:第A06版:南通新闻       上一篇    下一篇

24日,冬日和煦的阳光照在身上,透出阵阵暖意。“关爱一线牵”栏目组在崇川区城东街道东大街社区工作人员的陪同下,来到居民常昊家中,听他讲述过去几年家庭所经历的波澜坎坷。

一场变故 阴霾笼罩

“快请进!孩子现在情况还比较特殊,不太方便跟外界接触。”一开门,常昊便热情招呼道。在他家中,记者看到靠墙的书柜里放满了书籍,无论是地板还是窗台均一尘不染,每一个角落都被收拾得干净整洁。“出于对孩子的保护,每天上午、下午都会杀菌消毒。”

常昊今年37岁,是土生土长的南通人,此前从事广告行业,一场机缘巧合的相亲让他与妻子陈嘉丽坠入爱河。小夫妻俩婚后育有三个孩子,老大常乐是女孩,老二常祺、老三常维都是男孩,一家五口日子过得其乐融融、幸福美满。

然而就在三年前,常昊像往常一样,正准备送老二常祺去幼儿园上学,却突然发现孩子走路不稳,再联想到孩子近期身上莫名出现的斑块,不禁让常昊夫妻俩忧心忡忡。他们立即将常祺送进了南通市妇幼保健院,而后在医生的建议下,带着常祺转入了苏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

在转院检查时,常祺仍表现得非常活泼,肉眼看上去和普通儿童并无多大区别。但一张轻飘飘的检查结果单却给了常昊夫妻俩沉重一击:孩子血小板指数只有10×10^9/L,这意味着他随时都会有内脏出血的可能,需要立刻转入ICU病房。

“当时,心里还在期待着有万分之一的概率是误诊。”常昊苦笑道。然而,命运的天平并没有倾向这个和睦的家庭,常祺被确诊为高危M2型急性髓系白血病。而摆在前路的最佳治疗方法只有一条,那就是造血干细胞移植。

配型成功 倾尽全力

“无论如何,就算砸锅卖铁,都要咬牙给孩子治病。”在与医生面谈后,常昊夫妻俩暗暗发誓。

经过一段时间的血小板输注后,常祺被转入危重病房。因医院规定,孩子只能由一名家长陪同,在此后的一年多时间里,妻子陈嘉丽驻扎在病房内,夜以继日地陪同孩子检查、治疗,常昊则在医院周围租了房子,和无数的病患家属一同,周旋于药房、菜市场,负责买药、送饭等后勤事项,甚至还尝试跑起了外卖,努力做好妻儿坚实的依靠。

“那段时间,孩子经常有七八个指标异常,随时都有生命危险,手上针孔密密麻麻的,扎针时血管都已经找不到了,实在是心疼!”常昊回忆起那段痛苦的岁月,眼角不由闪烁着泪花。

2022年4月30日,医生终于传递来希望:经过三轮化疗,常祺的各项指标符合移植条件,必须抓紧时间手术。恰好检查结果显示,姐姐常乐是常祺的全相合供体,能够大大增加移植成功率!

“大女儿当时也只有10岁,却还是自告奋勇,毫不犹豫地说要救弟弟。”女儿的懂事与坚强,常昊夫妻俩看在眼里、疼在心里。

随着10多厘米长的针管在大腿根部“二进二出”,常乐血液中的造血干细胞被顺利植入弟弟身体里。其后,常祺也并未出现预想中的发热等不良症状,经观察后平稳出仓,常昊夫妻俩悬着的心终于放下了。

前前后后总共花了160多万元,不仅掏空了家里多年的积蓄,还卖了车、用了信用卡。“但为了救孩子,再难也不后悔!”常昊坦言。

辞职照顾 积极面对

常昊心里明白,虽已成功做完移植手术,但后期恢复将会是一个复杂漫长的过程,“还要看是否排异、是否发生感染、病情是否会复发,要闯的关还有很多”。

常昊体恤妻子的付出,也清楚她在医院陪同时遭受的心理折磨,于是便鼓励妻子重返工作岗位,通过与外界的接触打开心结。常昊自己则辞去工作,每天足不出户,在家里当起了三个孩子的“全职奶爸”。

在日复一日的悉心照料下,常祺的身体状况正在一天天向好发展,“还记得老二有一次因身体排不出汗,导致高热不退,把我们急得团团转。现在服用抗排异药物一段时间后,他手臂上逐渐长出了汗毛,机体功能正在恢复。”常昊说,下个月他还要赶到苏州,继续为孩子购买5万元的抗排异药物,期待有一天孩子的病情能趋于稳定。

谈及当下的心境,常昊连称“知足”,他和妻子如今最重要的就是努力接受现状,积极面对生活,在方方面面照顾好孩子。“我们一家五口携手面对,日子定能越过越好,也希望社会各界人士能够帮助更多正处于水深火热中的家庭。”(文中人物均为化名)

本报记者陆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