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阅读机
2025-10-10
星期五
当前报纸名称:江海晚报

大活动有大辐射

日期:12-24
字号:
版面:第A15版:夜明珠       上一篇    下一篇

◎李新勇

11月19日至25日,江苏文学院第七期中青年作家高级研修班在启东印象沙地举办,来自江苏、广东、浙江、安徽、山东、新疆、宁夏、青海等八个省份的49位中青年作家参加本期高研班。23日下午至25日上午,作家们开展了长江文化文学创作实践活动。作为这次活动的一名会务人员,我深感荣幸且感慨良多。

此次高研班到启东办班,是江苏文学院探索基层办学模式的一次大胆尝试。相较于以往多集中于南京的各类读书班、培训班及高研班,基层办班展现出诸多优势,尤其在文化教育普及与创意灵感激发方面,其影响力深远。在启东这片热土上,高研班办班信息不仅通过爱启东、启东发布、启东宣传、南通发布等媒体广泛宣传,点燃了民众对文学艺术的热情,作家们还通过实地考察与深入交流,更加深切地体会到启东文化的独特魅力,这为他们将地方文化元素融入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与灵感,使得作品更具地域特色与文化深度。

同时,此次高研班也为来自不同地域的作家们搭建了一个交流互鉴的平台,拓宽了他们的文化视野,激发了更多元化的创作灵感。尤为值得一提的是,启东作协、启东建筑集团、印象沙地等本土文化单位总数达60余人次的文友,获得了如此高规格的旁听良机。他们与全国知名教授和作家近距离接触,亲身感受了外地作家的风采与魅力,通过耳濡目染的学习,文学素养与创作能力均得到了显著提升。多名“蹭课”文友激动地表示,这次旁听经历对他们而言是极其宝贵的财富,他们不仅从中找到了自己与文学大家之间的差距,更重要的是,也找到了通往更高文学殿堂的路径与方向。他们决心以此为契机,更加勤奋地磨砺自己的文笔,无论是小说、散文还是诗歌,都要力求精益求精,努力创作出更多反映时代精神、体现地域特色的优秀作品,为启东乃至更广泛地域的文化繁荣贡献自己的力量。

此次高研班是江苏文学院首次会聚如此多地的优秀中青年作家的一次盛会。与以往仅邀请一两个外省作家参与不同,本次高研班邀请了来自其他七个省的作家,规模空前。这些作家均为文坛新秀,年龄在50岁以下,曾在《人民文学》《钟山》《十月》《收获》《花城》《当代》等重点刊物上发表作品1篇以上,或者有作品被《长篇小说选刊》《小说选刊》《小说月报》《中篇小说选刊》《新华文摘》等选刊转载1篇以上等。这一批优秀的中青年作家本身已经在文坛上崭露头角。江苏省作协党组书记、书记处第一书记、副主席郑焱在开班动员讲话中强调,本次培训旨在从创作需求出发,帮助作家提升理论素养与写作能力,鼓励他们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关注新时代、探索新领域、思考新课题,不断提升个人修养,坚守文学理想,做到终身学习。省作协党组成员、书记处书记、副主席鲁敏则指出,此次高研班是省作协人才培养工作的一次创新尝试,将有效促进江苏作家与其他省作家间的友好交流与互学互鉴。中共启东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顾凡在欢迎辞中,向远道而来的各位作家表示欢迎,并向大家简要介绍了启东的人文经济发展情况。她表示,本次高研班在启东举办,是对启东在文学事业发展方面的巨大支持与鼓励。

高研班期间,学员们有幸聆听了多位全国知名专家的精彩授课。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研究员徐刚以《小说中的自我与世界》为主题为学员授课,谈及“青年写作主题”“写自我与写世界的辩证关系”等文学现象与观点,从写作观上为学员们厘清思路、开拓格局。浙江省作家协会副主席、《江南》杂志社副主编哲贵作《历史、现实以及写作可能的未来》专题讲座,从自身非虚构文学的创作经历谈起,畅聊文学写作可能出现的发展方向与未来趋势。南京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傅元峰带来《写作的本质》一课,从创作论的角度展开对于文学叙事的探索与分享。河北省作家协会文学院副院长金赫楠作《我们这个时代的文学生活》专题讲座,从“多媒体融合下的青年写作”“新媒体环境下女性文学的生产与传播”“全媒体时代文学价值的发现与阐释”等多元视角开启对当下文学生态的思考与讨论,并在课后与学员们就“AI写作”等热点话题进行深入的对话互动。南京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汪正龙带来《全媒体时代的文学新变》课程,围绕“全媒体时代的到来与文学形态的变异”“媒介对文学的影响”“文学的跨媒介叙事”等论题,剖析了媒介革新与文学发展间的交互建构关系,丰富完善了学员们有关文学文本理论研究方面的知识体系。《小说选刊》杂志副主编、编审顾建平作题为《汪曾祺的文学启示》主旨授课,他从知识的储备、语言的锤炼、文体的融通、要素的塑造、情怀的涵养等多个维度全面而深刻地解读了汪曾祺作品的艺术特点与成就,引发学员们对于日常文学创作更深层次的理解与感悟。

为进一步提升学员的创作水平,高研班精心策划了与资深杂志编辑面对面交流的环节,邀请了《诗选刊》主编桫椤、《青春》杂志主编李樯、《雨花》杂志社编辑部主任向迅等业界权威,他们不仅拥有敏锐的文学触觉,还具备丰富的编辑经验。在认真审阅了学员提交的作品后,这些编辑们逐一进行了深入细致的分析与点评,从作品立意的新颖度、深度的挖掘,到叙述技巧的运用、语言的精炼程度,都给出了具体而中肯的建议。

学员们纷纷表示,这次点评极具针对性与启发性,让他们对自己的创作有了全新的认识。有的学员感叹,编辑们的点评如同灯塔,照亮了他们的创作道路,扫除了他们的创作盲点,让他们在迷茫中找到了方向;有的学员则觉得,这次交流让他们受益匪浅,不仅学到了许多实用的写作技巧,更重要的是,他们学会了如何以更加批判性的眼光审视自己的作品,从而在未来的创作中避免类似的问题。这次难得的交流机会,无疑为学员们的文学创作之路铺设了坚实的基石。

23日下午到25日上午,高研班学员先后到启东、崇明和南通进行创作采风。启东方在学员参观启东版画院、版画博物馆、蓝印花布馆、黄金海滩、吕四渔港、通海垦牧公司等地后,发出约稿函,主动将此次活动切换为“中国作家看启东”活动,学员纷纷感叹启东不仅景美、人好,还底蕴深厚,愿意为启东留下诗文,让更多的人了解到这个地方,进而促进启东的旅游、文化等相关产业的发展。

作为本次活动的餐饮与住宿接待方,启东印象沙地以其优质周到的服务赢得了学员们的高度赞誉。先后有30多名学员主动添加了该企业负责人的微信,表示以后自己和家人来启东时,印象沙地将是他们的首选之地。更有学员表示,愿意将这里作为过年的首选之地,并通过自己的文学作品向广大民众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