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海波
手机紫外线消毒、换鞋室换鞋、所有衣物放入更衣柜、淋浴、换生产区工作服,这是进入京海禽业如东生态养殖产业园生产区的流程。产业园规模很大,每天出小鸡40万只。
再往北就是大海了。这个上午,我在京海听了很多,也看了很多。那么多陌生面孔,在我面前一晃而过,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名字:京海人。
解读京海的发展密码,还得从蛋说起。蛋的形状圆润,象征着完整与和谐。公司施总介绍情况后领我去了孵化场,说实在的,我还是震惊了。门口正卸着一筐筐种蛋,空气中弥漫着温暖湿润的气息,温度和湿度都被精确控制。每一枚鸡蛋都被细心放置在孵化器中,等待着生命奇迹。鸡蛋在这里需经历21天的孵化期,而这21天的过程细腻而复杂,智能科技的力量将引领每一个细胞蜕变。
从蛋壳表面观察光影变化,里面孕育着新生命。小小的生命即将挣脱束缚,探寻壳外天地。打破蛋壳的那一刻,既是结束,也是开始。在生活的历练中,京海也常常面临着“破壳”的时刻:放弃旧有的安全感,勇敢迎接未知的挑战。
“你看,这些孵化器就像是生命的摇篮。”施总指着一排排闪烁着灯光的设备,眼中透露出自豪,声音中充满了对生命的敬畏,“我们提供适宜的环境,通过数据分析,期待每一枚蛋都能在最佳状态中孵化”。
鸡蛋从细胞分裂,形成胚胎,逐渐发育,心脏开始跳动,四肢慢慢成形,进入微小奇妙的世界。透过透明的玻璃可以清晰看到里面的鸡蛋,它们躺在温床上,酣然入梦,静谧外表下,鸡蛋内的生命正悄然觉醒。智能系统的运作,通过传感器和摄像头,孵化器实时监测每个鸡蛋的情况。如果发现异常,系统会发出警报,甚至自动调整环境参数,提高孵化率,减少人力成本。
施总带我走过各个环节,揭开了孵化过程的面纱。我喜欢破壳而出的时刻,小鸡破壳而出,第一声鸣叫就是生命的宣告。我凝视着,屏息凝神。随着轻微的啄击声,蛋壳逐渐裂开,几只小鸡摇摇晃晃地探出了小脑袋,毛茸茸的身子散发着新生的气息。
那一刻,我听到生命的欢歌。小鸡们在欢快走动,似乎用自己的方式庆祝新生。施总微笑着看着这一切,脸上满是快乐。他轻声说:“这是我们工作的意义所在,每一只小鸡的出生都是自然与生命之间密切联系的体现。”
小鸡们是刚刚踏上这个世界的小旅者,用稚嫩的叫声互相呼唤,分享着彼此的喜悦。21天时间里,每一个瞬间都被记录和监控。机器上显示实时数据,这些数据背后承载着生命的感动与希望。养鸡是参与生命的创造,通过优化孵化流程和管理系统,让每一只小鸡健康生长,成为养殖业的中坚力量,智能化与自然的结合并不是剥夺生命的本质,而是在给予它们更好的生存机会,现代科技已经深深融入传统农业的全过程。
行文至此,我回望京海的前世今生,仿佛听到水天一色的长江边,一群群小鸡在青龙港江滩上鸣叫,那是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京海集团的起步,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小种鸡场。也许那时,京海是一只待在壳中小小的鸡,几十年来京海人一直做着“破壳”之梦,在圆梦路上,经历了艰苦的初创期、艰辛的拓展期和艰巨的跨越期,写下了可歌可泣的感人篇章,现在正朝着“百亿愿景,百年京海”奋力迈进。或许在不久的将来,科技将继续为我们揭示更多生命的秘密。每一只小鸡不仅是生物学的奇迹,更是人类智慧的结晶,无论是小鸡的欢叫还是人们的微笑,都是对生命最美好的赞美和敬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