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阅读机
2025-10-12
星期日
当前报纸名称:江海晚报

收粮参与记

日期:12-17
字号:
版面:第A15版:夜明珠       上一篇    下一篇

◎凌华

在粮食机关当了15年“文字贩子”,因编制等原因,两年前回到粮库上班,并在收购季节一起参与收粮。

粮食收购一般分为扦样、化验定价、过磅、卸载、退皮、结算等步骤,尽管我在粮食系统工作了十多年,但对收购工作还是一知半解,因而安排我参与相对简单的第一步骤——扦样。

扦样又称取样或抽样,是指从大量的待售粮食中,随机取得一个数量适合、有代表性的供检样品,这一样品能够准确代表该批待售粮食的成分(含水、杂质、稻谷的出米率、小麦的容重等),以便在下一道工序确定该批粮食的售价。

扦样是从待售粮食不同部位扦取,以前都是用扦样器徒手从袋装或散装粮食中展开,现在的收购点都购买了自动扦样器,只要手持遥控器,就可以很轻松取得样品,避免了爬到车上扦样的麻烦,既安全也省力,还提高了工作效率。

扦样是否正确,样品是否有代表性,直接影响到储备粮质量和企业经济效益,甚至影响农民的收入和种粮积极性,因而必须坚持公正公开公平立场,马虎不得。在扦样时,极少数售粮者明知自己的粮食质量不好,故意把质量差的放在下面和边上,把好的放上面和中间,达到以次充好,经过几次观察和了解,我不再拘泥于在粮面中间的前、中、后位置扦样,而是随机扦样,这与足球运动员踢点球有异曲同工之妙。记得20世纪80年代,广东籍国脚麦超在踢点球时几乎弹无虚发,他说在踢点球时,双方都要互相揣摩对方心理和方向,而我在踢之前,自己也不知往哪个方向,完全是在即将踢上球时,才明确往哪个方向,所以守门员如何能猜到我的方向。我受此启发,扦样时,虽然是前、中、后三个点,但涉及左、中、右就很随意了,有时自己也不知道,因而有些想钻空子者往往对我有意见,但是我不为所动,坚持原则,确保双方都不吃亏。

有天下午接近日落,有个头顶有点秃的老大爷用拖车颤颤巍巍拖着六蛇皮袋稻谷出售,已经80岁的老人告诉我,他家离粮库两公里左右,今年种了4.6亩水稻,这次拖来300多斤稻谷已经晒干,我边听边加快扦样,经过化验定价后,帮老大爷把稻谷送去过磅,并请其他保管员帮助送到仓库……听同事介绍,老人兄弟两个都一生未婚,也无子女,每年都要种植不少粮食,除部分自己食用外,余粮都送到粮库,他那对种粮情有独钟的精神着实让我敬佩不已。

在收粮时,还发现一个看上去有点瘦弱的女大学生,她说,自己原来在厦门一家中国银行工作,且在那儿与当地一男青年成家立业。四年前,她竟然辞职并动员在国企工作的丈夫一起回老家西亭镇,先后流转1000多亩地种粮,于是我联系了媒体记者,对她为国家粮食安全作贡献事迹给予报道。

别看扦样只是手拿遥控器,似乎很轻松,然而坐惯了办公室的我,一天到晚面对近50辆运输车,每次都要围绕车辆不停地扦样,有时为了提高效率减少上厕所次数,两个多小时也顾不上喝一口水,加上天天起早贪黑,一个月下来,我还是累倒了……然而,当看到成百上千吨经过我亲自扦样的粮食,作为储备粮安全入库后,我的心累并快乐着,因为我也为粮安作了一小点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