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通警方提供的数据表明,全市共有登记在册的犬只7.2万多只,每年收容犬只近2000只,其中,仅在市小动物协会的领养基地,收养的流浪狗就有千余只。弃养“毛孩子”似乎有各种无奈的理由,但当主人和“毛孩子”分手告别时,又有多少人做到了文明弃养?
(12月16日本报4版)
在法律上应有说法
□宝哲
弃养“毛孩子”是一个社会话题,弃养者也许会有各种不同的理由。不过,在爱与责任之间,宠物主人应该守住文明的底线。
而作为主管部门,也需要多做些事情:既要给弃养的“毛孩子”找个温暖的“下家”,也要约束好“上家”。毕竟,仅靠流浪猫狗收容机构还是不够的。与此同时,要加强对抛弃式弃养行为的监管和处罚。监管部门可以制定相关法律法规,明确遗弃宠物的法律责任。简单一句话,对于那些冰冷的抛弃式弃养的行为要有点说法,而不能是“胡乱丢弃”危害社会、危害他人。
总之,面对弃养“毛孩子”这一话题,我们既要理解当事人背后的无奈和苦衷,也要坚守文明和责任的原则,用实际行动守护每一个生命的尊严和幸福。
文明养犬勿忘责任
□云雀
我们倡导文明养犬,但文明养犬绝不仅仅是为狗狗登记上牌、遛狗时牵绳那么简单。养犬是一种权利,更是一种责任,只有将权利与责任统一起来,才能真正实现人与宠物的和谐相处。然而,现实中很多人却没有充分意识到这一点。弃养流浪犬的增加,正是责任意识缺失的集中体现。
正因此,养犬责任不能仅仅停留在道德层面,而需要通过法律进行更清晰的界定。譬如,对于遗弃宠物的行为,能否考虑施加相应的惩戒措施?对于养犬不登记、遛狗不牵绳等不文明行为,能否加强处罚力度?这些都需要制度的完善来加以规范。
文明养犬不仅是个人生活方式的提升,也是社会公共意识的体现。当我们在享受养犬权利带来的快乐时,也要学会承担相应的责任。只有做到“权利”与“责任”并重,才能让养犬成为一件双赢的事情:既让人感受到“毛孩子”的陪伴之乐,也让社会更加和谐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