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当第一缕阳光穿透薄雾,我们便踏上了去往九寨沟的旅程,心中充满了对人间仙境的期待与向往。
一进入景区,我们就坐上观光游览车。透过车窗,我看到到处绿树成荫,群山环抱,云雾缭绕,仿佛进入了一个与世隔绝的世界。
从箭竹海下车,我立刻被眼前的美景所吸引。翠绿的箭竹闪烁着生机勃勃的光泽;蓝绿色的池水在阳光的照射下波光粼粼,仿佛一块巨大的蓝宝石镶嵌在大地上。池水清澈透明,蓝天、白云、青山、翠竹都倒映在水中;小鱼在水里欢快地玩耍;千年古树倒在水里长出新的枝丫……这如同一幅精美的画卷,让人心旷神怡。
一路向前,我们来到五彩池,仿佛进入了一个五彩斑斓的梦境。湖水变化莫测,呈现出红色、黄色、深浅不一的蓝色和绿色,如同大自然的调色盘。站在池边,我不禁为大自然的神奇惊叹不已。
继续往前走,我们看到了气势磅礴的珍珠滩瀑布,水流从高处倾泻而下,撞击在岩石上,溅起无数晶莹剔透的水花,宛如千万颗珍珠在舞蹈;同时发出震耳欲聋的响声,好像大自然的交响乐。据说,这里是电视剧《西游记》的取景地之一。我仿佛看见唐僧师徒4人和白龙马在瀑布上方行走,耳边也响起了主题曲“你挑着担,我牵着马……”
九寨沟是个如诗如画的人间仙境,“黄山归来不看山,九寨归来不看水”。九寨沟的美,无法用语言来形容,只有真正来到这里,才能体会到它的魅力。
如东县实验小学405班 张皓铭
指导老师 左袁新
朴实无华的幸福
傍晚时分,妈妈带着我和弟弟去水果店买水果。买完水果刚踏出店门,我便被眼前的景象所吸引:天空如同漫画中的一幅画,美得似乎不真实。白色的云朵变得粉嫩嫩的,隐约还有一点橙色,重重叠叠,像波浪,又像软绵绵的棉花糖。
我们走在川流不息的马路上,有说有笑地聊着天。一阵微风从耳边吹过,我瞬间感觉一丝凉意,真是好不惬意。
汽车启动,我和弟弟坐在后座,我习惯性地摇下车窗。外面的世界如同一幅流动的画卷,高大的树木和红瓦房屋在晚霞的映衬下显得分外壮丽。微风从车窗吹进来,带来一丝凉意,让人几乎忘记了夏日的炎热。不久,车子驶入小区的地下车库,那里的凉爽让人不禁打个寒战。在这样的夏日,如果你厌倦了汗水或不愿开启空调,不妨来这里走走,它会让你忘却酷暑。
我突然有种幸福感,原来幸福就是这样的简单、朴实无华。
如东县实验小学409班 龚奕萌
指导老师 施陈华
暴雨来袭
今天,我目睹了大自然的壮观景象,令人叹为观止。
下午3点,我和外婆准备出门。起初,天空中只是飘洒了几滴细雨,我并未放在心上。但走出50米后,突然雷声隆隆,仿佛巨龙在天边怒吼。“滴答滴答”,雨点迅速密集起来,变得越来越大。天色骤暗,宛如一个巨大的黑锅盖压顶。“嗞啦!”一道闪电划破长空,瞬间照亮了整个世界。雷声接踵而至,与瓢泼大雨交织成一曲宏伟的交响乐。雨势愈发猛烈,风也愈加狂烈,坐在车上的我不禁感到一丝恐惧,外婆连忙将车停在了一处房檐下。雨珠“哗啦哗啦”地打在公路上,风卷雨帘,地面仿佛冒起了青烟。就在这时,一只大鸟挣扎着逆风飞翔,尽管被风雨吹打得忽上忽下,但它毫不惧怕,坚定地向前飞去。
连动物都知道要坚忍不拔、迎难而上,我们在生活中遇到困难更要勇于向前,不轻言放弃。
如东县实验小学409班 顾芊诺
指导老师 施陈华
赶海
怀揣着对大海的无限向往,我在清晨的第一缕曙光中醒来。今天,我将体验一次赶海的乐趣。尽管生活在如东这个海滨小城,但赶海对我来说却是一次全新的尝试,兴奋之情溢于言表。
我带上铲子、挖钩和水桶出发了。刚到海边,海水已经退潮。我看到了红红的太阳,真有“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的感觉呀!我脱下鞋子,欢快地跑着,双脚踩在温暖的沙滩上,心情十分舒畅。开始踩文蛤了,我走到一个大水坑中,用力跺脚,许多文蛤浮上了水面。我捡起文蛤,装进了小水桶里,然后继续往前走。走着走着,我发现脚底有硬硬的东西,挖开沙土一看,又是一个文蛤。除了文蛤外,这里还有毛蛏、小螃蟹、泥螺等。我用力拔毛蛏,可是不管怎么用力,毛蛏都纹丝不动,甚至还往沙土里缩。最后,我用铲子把它铲了出来。小螃蟹的动作十分灵活,我好久才逮到一只小的。泥螺就跟一个小老头一样,平躺在沙滩上,晒着日光浴。
不知不觉,我在海滩上度过了充满欢笑和收获的3个小时。爸爸提醒道:“该回去了,潮水快涨起来了。”我依依不舍地收起工具,暗自期待下一次赶海的日子快点到来。赶海的经历让我感到无比快乐,它不仅是一次对大自然的探索,也是一次心灵的洗礼。
如东县实验小学409班 石梦涵
指导老师 施陈华
博物馆奇遇记
星期天,我来到上海博物馆参观。进入特展馆时,我发现了一只陶猪,它身材圆润,鼻孔圆圆、表情憨憨的,特别可爱。
我正准备离开时,身后传来一个细小的声音:“别走啊,陪我玩玩呀!”我转过身一看,什么都没有,就接着往前走,可是那个声音又响了起来:“喂!小姑娘,我在这儿呢。”我转身来到陶猪的展柜前问:“不会是你在说话吧?”陶猪亮了亮嗓子说:“是我,我想跟人说说话。”我想了想说:“好呀,我还不知道你是谁。你能给我讲讲你的故事吗?”陶猪说:“当然可以,我能让你进入我的记忆。”我疑惑地问:“我该怎么做呢?”陶猪说:“只要你把手搭在玻璃上就行。”
我照着做,一瞬间,我感觉自己掉进了时光隧道,接着又稳稳落在了地面上。这时,我看见一名古代的男子手里拿着一块陶泥细心打磨着。他很快把陶泥打磨成一只小猪,就是它——可爱的小陶猪!我看见那名男子把陶猪送给了自己的儿子,儿子对它爱不释手。接着,我的耳旁传来“呼呼”的风声,时光飞逝,我看到捧着小陶猪的儿子长大成人,他把陶猪送给了他的爱人。不知过了多久,我又看见小陶猪被深深地埋到了地下。后来,小陶猪被挖了出来,被文物保护科技部修复后陈列在博物馆里……
我深深吸了一口气,擦了擦额头上的汗,看了看时间,对小陶猪说:“时间不早了,我该回去了,我们要说再见了。”小陶猪说:“希望下次再见!”我赶紧冲出了展厅。
奇怪了,我一跨出展厅大门,身后的东西怎么都消失不见了?我一惊,突然醒了,原来这是一场梦啊!我不由得又回味起那场惊奇的博物馆之旅。
如东县实验小学408班 瞿馨予
指导老师 管冬梅
发烧记
一觉醒来,我感到浑身疼痛,全身没有力气。“爸爸,我好难受!”我颤抖着声音说。爸爸急忙放下手中的事走过来,轻轻地摸了摸我的额头。“肯定是发烧了,额头烫得像块电烙铁!”爸爸的声音充满了担忧。??说完,他又赶紧拿来耳温枪帮我测体温。不测不知道,一测吓一跳,39℃!这可把他吓坏了。
起初,我得知自己发烧还窃喜:生病了,终于可以名正言顺地不去上兴趣班了,可以舒舒服服地躺在家里吃喝玩乐了。可是,慢慢地,我发现忽高忽低的体温让我非常难受,看到平日里最爱吃的烤鸭,我也毫无胃口。最痛苦的还是吃药。当爸爸拿来一碗散发着中药味的冲剂时,我捂着鼻子,强忍着恶心,还是一口都咽不下去。这时,一向慈爱的爸爸一点也不心疼我,逼着我把药全喝掉。我心里委屈极了:那个平日里最宠我、舍不得我吃一点苦的爸爸哪里去了?那一刻,我突然明白,相比生病的痛苦,学习的辛苦又算什么呢?
后来,我去医院挂了水,体温恢复了正常,人也舒服多了。这次生病的经历,让我明白“身体才是革命的本钱”这句话的含义。我以后一定要加强锻炼,健康饮食,只有养好身体才能更好地学习知识、快乐生活。
如东县实验小学408班 丛可欣
指导老师 管冬梅
贴喜笺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春节,是中华民族最隆重的节日。我的家乡如东有一个独特的春节习俗,那就是贴喜笺。
贴喜笺的习俗源远流长。相传,古代有一种叫“年”的怪兽,凶猛异常,每到除夕便出来伤人。后来人们发现,“年”兽害怕红色、火光和炸响。于是,每逢除夕,家家户户便贴上红色的喜笺,燃放鞭炮,以驱走“年”兽,祈求平安。随着时间的推移,贴喜笺这个习俗不仅没有消失,反而愈发深入人心,一代代地流传了下来。
如东喜笺是用传统的红纸裁剪而成,上面有各式各样的图案和文字,一般以“福”字最为常见。它的写法多种多样,有的端庄大气,有的活泼俏皮,还有的潇洒俊逸,但无论哪种样子,都表达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贴喜笺的过程也充满了仪式感,我们家是由爷爷和我共同完成的。除夕那天,我们爷孙俩会围坐在桌前精心挑选各种漂亮的喜笺。喜笺必须按照单数来贴,通常正大门门楣上贴5张,房门门楣上贴3张。我们把选好的喜笺铺在桌上,在背面上面部分涂上胶水。一切准备就绪后,就开始贴了。我双手扶着梯子,让爷爷安稳地爬上去,再轻轻地把喜笺递给爷爷。爷爷眼力可强了,一次性就把喜笺贴好。看着贴好的喜笺在风中摇曳,我们默契地相视一笑,心中满是喜悦与温暖。
贴喜笺不仅是一种习俗,更是一种感情的寄托。这张小小的喜笺,既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传承,更是中华儿女对幸福生活的不懈追求。那通红的喜笺如同一幅幅美丽的画卷,映红了大地,也映红了人们的笑脸。
如东县实验小学503班 田张果儿
指导老师 朱明丽
收获满满的南京行
暑假,我在南京游玩了几天。
我有幸在牛首山留下了足迹。这里的山水真美啊!刚一进去,映入眼帘的是名为“太白”的泉,泉水清澈见底。走近看,水中成群的锦鲤在游来游去,自在极了!
一路往里走,我们来到了“李瑞清墓”。听了导游的讲解,我对李瑞清有了一些了解。李瑞清是近代著名教育家、书法家,曾任两江师范学堂监督(校长)。在他的主持下,两江师范学堂成为江南第一学府。他1920年去世,葬于牛首山雪梅岭。
不知不觉,我们来到了“岳飞抗金故垒”,这里保留有一段用赤褐色石块垒成的约200米长的围墙,距今已有近900年历史,见证了当年岳飞抗金的英勇事迹。目前,这处故垒遗址为南京市文物保护单位。
下山途中,我们来到了“郑和文化园”,这里不仅是大航海家郑和的长眠之所,还是一间史料陈列馆,展出了他七下西洋的历程。
这次的牛首山之行让我收获满满,激发了我对历史和文化的兴趣。
如东县实验小学509班 孙越
指导老师 苏云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