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阅读机
2025-10-12
星期日
当前报纸名称:江海晚报

有缘来相会

日期:12-16
字号:
版面:第A08版:夜明珠       上一篇    下一篇

◎金建新

蒋姓兄妹仨是母亲的一个朋友家的子女。蒋姓人家与我家可谓一见如故。70年前,母亲在位于南通城北的一个偏僻小镇陈桥认识了蒋家人。那时母亲刚生下我哥,请这家女主人当奶娘。正是这个原因,我们两家的关系一直很密切。50年前的夏秋,儿时的我就开始陪父母到陈桥蒋家走亲戚了。

那时我只有八九岁 ,蒋家小妹萍儿跟我年龄相仿,在各自家中排行最小,都是家中的宠儿、父母的掌上明珠。萍儿眼睛又大又亮,头上扎着两条羊角小辫,生得聪明伶俐、乖巧可爱。两家的小伙伴一见面,彼此互有好感。但是小孩子天生都有一种特别的自尊,抑或一种与生俱来的男女有别,彼此好像不大容易亲近。那年我第一次到萍儿家,感觉她在用一种特别的眼神看着我。萍儿的母亲见此情景笑了,说我脸红了不好意思。我没理会,就出门去找别的小伙伴玩了。因此,我俩好像没真正在一起过,更不用说彼此牵手了。

发现萍儿长大是在我和萍儿一家离别3年、我初中毕业后的暑假,萍儿陪她母亲来县城我家的时候。眼前的萍儿梳着马尾辫,脸庞清纯,青春秀丽,举止文雅。她亲密地挽着妈妈的胳膊,母女俩步履轻盈、款款而来。我猜她也就十五六岁吧,正是缤纷花季。两家的关系很微妙,往往会引来一些话题,产生一段故事。吃饭的时候,大家总是有意无意地拿我俩打趣,说完一笑了之,免不了让我们一阵脸红、低头不语。虽说那些只不过是几句不经意的玩笑话,却从此让我心生情愫,怀想如梦。

可是我们谁也没想到,那次我与萍儿一别,竟然一晃20年。我和萍儿两家天各一方,各自生活在相邻的城市。萍儿初中一毕业就到南通城区孩儿巷北大码头拜师学徒租房开店,靠着娴熟的服装裁剪手艺谋生。接着,城里招工,萍儿进了一家棉纺织厂,不久就有了一个幸福的家。这期间虽然我曾经多次去南通城里找过萍儿,但因囿于当时的传统观念及社会环境、家庭条件等,抑或命运跟我们开了一个玩笑,我俩竟一次次擦肩而过,更是错过了一份好姻缘,而且一分别就是整整20年。

20世纪末的一个秋日的午后,我满怀思念与期盼,几经辗转奔波,终于在南通见到了阔别已久的萍儿。眼前的萍儿温婉贤淑、成熟沉稳,机灵的大眼睛里盛满了笑。萍儿见到我第一句话就说,多年不见,要是我们走在大街上,一定认不出来了!笑谈间皆是久别重逢后的欣喜。

在我与萍儿一家往来走动的3年多时间里,我们情同手足,守望相助。逢年过节,我们两家彼此看望老人、照顾小孩,一同感悟至真至纯的人间亲情。我们两家之间的话题越来越多,经常交流思想、探讨人生、谈论亲情。在那段紧张而繁忙的工作中,萍儿一家给了我不少鼓励与鞭策。

那年是我生命里最重要、最难忘的一年。2月14日情人节,迎着新世纪之春的曙光,伴着乍暖还寒、温馨浪漫的气息,在通城我们两家一起度过了一个别开生面的“亲人节”。这年的中秋,萍儿的母亲来城里小住几天,我携女儿去萍儿家看望。彼此相聚,祥和温馨,其乐融融。当晚月光皎洁,繁星闪耀,我陪萍儿母女俩一起到美丽的濠河边赏月、散步。我们一同忆起当年在陈桥老家的往事,仿佛又回到50年前曾经带着清苦与欢乐的难忘时光。

50年前的夏秋正是春花秋实、充满希望和丰收喜悦的季节,我们有缘相会。那时,我们曾经怀着怎样一个梦想啊!50年后的今天,我们在一曲《年轻的朋友来相会》中又相会了。山依旧,水更悠,热烈依旧,别情更浓。50年,差不多应该是人生的一大半了。经过这么多年的分离,如今再次相会,彼此的感情如陈酿般醇厚。光阴如流水,带走了童年与青春,带走了曾经的欢笑,带走了无数个闪亮的日子,却带不走亲情,带不走对生活的信心与热爱,带不走对未来的憧憬与创造。

都说“有情人终成眷属”。那固然是一种前世注定的缘分,但那是狭义上的缘分。人海茫茫,相识即是有缘,相知更是不易。这是广义上的缘分。在人生的旅途上,有许许多多的过客在我们生命的驿站匆匆而过,不作任何停留,只有那些彼此投缘的人才会在我们的身边停下,与我们相识、相知、相惜,融入亲情,成为我们的亲人。虽然我们不能经常在一起,但彼此的心是连在一起的,它维系着人世间最广义、最真挚的情与爱。有了这份情爱,我们的生活更是充满了阳光,我们的未来更是充满了希望。

在经历了一番因缘际会之后,我兜兜转转,仿佛又回到了人生的原点。人生其实就是一个前尘后世、因果轮回。无论人生是怎样的精彩与美好、怎样的让人依恋不舍,她终究会走向衰老、回归自然。

转眼又是秋。秋天,是人生的诗意秋天;秋天,是有缘人相会的季节。自两年前我与萍儿一家分别,我们相会的机会越来越少了。抑或山水一程,转身即是一生,我们可能再见、再也不见。同以前一样,我期待着与萍儿一家的再次相会。不管经历了怎样焦躁而无奈的一个夏天,生活总是像秋天一样理智而真实的。既然如此,我们何妨平心静气,坦然面对。那么就做两棵树,在秋风中时时相对相视,一起迎向朔风直面寒冬;那么就做两朵红木棉,在来年春暖花开季节,共同迎向春天走向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