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伯毅
秋冬交替之际,我们先后两次去如皋市白蒲镇采访,采访通州区川姜镇在白蒲开公司创业的两位企业家。
一位叫葛文明,40多岁,戴着眼镜,既儒雅,又身体微胖,有着企业家的风度。他于2019年在白蒲前进村创办了“泰尔特印染公司”,公司占地108亩,建筑面积3万多平方米,年产值7000万元以上,因招收当地残疾人,被评为如皋市先进福利企业。厂区开阔,厂房高大,树木高低错落,车间内印染机械既威武又灵巧,发出有节奏的染布声,工人们在染布声中紧张有序忙碌着。
另一位叫王建石,50多岁,身材匀称,衣着整洁,步伐矫健,他在2021年在蒲东村创办了“七彩虹电脑刺绣有限公司”,占地30多亩,建筑面积近两万平方米。整个厂区,前是三层楼的办公生活区,后是宽敞明亮的车间生产区,里面有几十条现代化的电脑刺绣生产线。中间是植物园,有七八株挺拔向上、色彩缤纷的大树,地面以雀舌盆景为主,枝干遒劲,枝叶青翠,让人赏心悦目。
两位川姜人,原在川姜发展良好,因受厂房、土地等限制,到白蒲去创业,都取得了成功,他们融入了当地,做了“新白蒲人”。葛文明的两个孩子在白蒲上学,全家都在白蒲生活。王建石准备扩大规模,再租土地。我感觉,他们两人好像是两颗饱满顽强的“种子”,从川姜飘到了白蒲,生根、发芽、结果。而他们之所以能成为生命力强的“种子”,还是得益于川姜这块经济沃土的培育。
王建石在谈到自己创业经历时说,他有三个感谢。一是感谢党委政府,让他在房前屋后建了厂房,有了创业的基地和梦想。二是初创时,川姜让他学习效仿的成功企业太多了,他跟“金太阳”公司学,花样机型可说是依葫芦画瓢,当然赚了钱。三是自己做大创办公司需要管理时,学习“罗莱”公司“温情对待员工、倾情对待客户”的理念,让他的企业步步走在正道上。总之,是川姜家家创业致富的氛围感染了他们,是川姜一股又一股经济热浪裹挟着他们成为“种子”。
小学课本里,曾有一篇课文,是夏衍先生的《种子的力》,夏衍说世界上力气最大的是植物的种子,他写道:你见过被压在石块下面的小草吗?为了要生长,它不管上面的石块怎么重,石块跟石块中间怎么窄,总要曲曲折折地、顽强不屈地挺出地面来。葛文明、王建石在创业时肯定遇到很多困难,但他们是“种子”,凭着自己的聪慧和韧劲,终于“挺出地面”。
从白蒲采访完回通州的路上,途经金通公路旁的乔德工业园时,带队采访的同志说,乔德的董事长也是川姜人,和他一个村。乔德工业园年生产总值超亿元,我又一次想到“种子”,川姜培养造就了许多具有大力量的“种子”,我们应当对他们表示尊敬,因为他们对经济作出了贡献,如同冬天夜晚里的灯火,给了许多人温暖和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