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微
琼瑶女士离世,我深感痛惜。她的作品,堪称当代言情小说的翘楚,凭借极具亲和力的文风和浪漫动人的故事情节,长期以来拥有惊人的读者群。
记得初次接触琼瑶作品,缘自20世纪80年代末根据琼瑶同名小说改编的一部电视剧《在水一方》。主人公杜小双、朱诗尧、卢友文之间扑朔迷离的情感纠葛,让我一连好几天茶饭不思。急急找来琼瑶原著一读,竟上瘾了。用“温婉”“浪漫”这些词汇已不足以形容琼瑶作品的整体基调和独特风格,琼瑶笔下的人物不必为衣食所忧,可以一心一意地纠葛于情感之中。我觉得那是一种将别样的缠绵悱恻,巧妙融入日常柴米油盐酱醋茶的小切入、大手笔,把极富感染力的人间冷暖至情演绎到极致。
“绿草苍苍,白雾茫茫,有位佳人,在水一方。我愿逆流而上,依偎在她身旁,无奈前有险滩,道路又远又长……”《在水一方》中这首揭示主题的韵文,显然是献给沉静安详而又情浓如火的杜小双的赞美诗,是她面对忍痛拒绝朱诗尧、咬牙接受卢友文两难选择时,情感内核的外化。当我们读到卢友文在绝症缠身之时仍坚持写作,最终如释重负般依偎着杜小双,咽下最后一口气的时候,再回过头来读一读这首小诗,虽铁石心肠亦当落泪。
琼瑶前承“鸳鸯蝴蝶派”张恨水的文学传统,后启稍晚于她的著名作家三毛、亦舒的创作模式。她善用短句,文笔平白如话,细腻温婉,似行云流水。与同时代的其他言情小说作家相比,琼瑶的情节设计和文化价值取向可谓另辟蹊径,她能让各个年龄段的读者都不难品咂到“断肠也无怨”的个中滋味。当然,留下主要兴奋点的,还是我们这一代人的青春记忆。
《窗外》《月朦胧鸟朦胧》《几度夕阳红》《庭院深深》《船》《碧云天》……一路重温,我们会发现她的前期作品多以悲剧作结,但后期作品逐渐呈现明朗乐观的喜剧风格。在带有自传性质的作品《我的故事》中,琼瑶用细腻而温情脉脉的笔触,比较完整地叙述了自己传奇的一生。不知何故,自21世纪初以来,港台“言情小说热”渐趋没落,琼瑶作品也一度不再升温。然而耗时七年推出的封笔之作《梅花英雄梦》,似乎又与“轻审美时代”再次达成共识,琼瑶作品的生命力真的不容小觑。
琼瑶作品其实对传统价值观的依恋还是挺深的,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说,琼瑶现象永不过时。在我的书架上,五十册琼瑶与三十六册金庸并排摆放,一阴一阳,刚柔相济,蔚为壮观。如今,代表当代武侠与言情小说创作最高成就的两位作家均已作古,我心头不免生出“广陵散于今绝矣”的失落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