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青
7~8日,2024年下半年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的面试在我市3个考点举行。虽然近几年教师资格考试难度加大,参考人数有所回落,但是报考人数仍相当可观。
(12月9日本报4版)
近年来,关于“考教资”的话题时常登上热搜:师范生要考,非师范生也要抢着考,应届毕业生在考,社会人士也开始考。考教资很火,自然是个好事。考的人多了,说明想当老师的人多了,表明教师这一职业的社会认可度越来越高,吸引力与日俱增,而随着更多优秀人才进入教师队伍,更能助力我市教育高质量发展,擦亮南通“教育之乡”这张驰名全国的金字招牌。
考教资的人那么多,其中自然不乏真正热爱教书育人,想要在三尺讲台发光发热的,但无须讳言的是,肯定也有不少人是冲着稳定的编制和不错的待遇去的,这其实也无可厚非。但需要明白的是:有了教资证可以当老师,但是当好一名老师绝不是只需要一张教资证。当好一名教师,不仅要有相应的能力,更要有立德树人的理想、有点亮心灯的爱心、有不计得失的付出、有与时俱进的觉悟。如果没有做好充分的准备,即便是考取了教资,也不见得能成为一名合格的人民教师。
因此,报考者要想清楚,自己是否真的喜欢教书,愿意“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在三尺讲坛奉献青春,慎而又慎地谋划自己的职业选择。相关部门也应通过提高门槛、多方严格把关等措施,不要让“教资证”只是成为就业的“敲门砖”、兜底的“护身符”。进一步提高教师的政治地位、社会地位、职业地位,特别是保障基层教师、边远地区教师的待遇,在全社会营造更加浓厚的尊师重教风尚,教师队伍才能更强大、更稳定。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更多的“教资热”转化为“教师热”后,南通的教育教学水平必将会迎来一个更加灿烂的春天,这是社会之福,更是百姓之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