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现凡人微光,“小人物”也有春天
日期:12-08
“尽管小说具有高度的写实风格,其缺乏快节奏的‘爽点’可能令部分读者不适应,但这也成为作品独特的魅力所在。”一名网友如是评论《滨江警事》(第1部)。“慢热”“平凡”“小人物”等关键词,将《滨江警事》(第1部)的写作倾向逐渐拼凑完整。
“我创作的第一部警务小说叫《韩警官》,尽管这本书网上付费订阅达1000多万人次,实体书销售了100多万册,社会反响很好,但这也埋藏了我一个很大的遗憾。”卓牧闲说,在最初的创作过程中,为了更好地迎合读者,不可避免地在小说中增添了很多“爽文”元素,“《韩警官》的主角韩博一路‘打怪升级’,从乡镇公安特派员一路升迁至局长,看似符合晋升逻辑,但这样的‘全能警察’终究还是个例,现实中很多人干了一辈子,只是个民警”。
小人物是一个时代的底色,虽渺小却有万钧之力。卓牧闲认为,由点及面,把“小人物”的故事写出来,才能体现这个朝气蓬勃的时代。因此,在他的笔下,无论是浓墨重彩的主角,还是推进剧情发展的配角、NPC角色,都逐步开始卸去光环,变得有血有肉。
“水上基层民警很辛苦却默默无闻。”为了写好《滨江警事》(第1部),卓牧闲从身边从事公安、海事、航道、海关的工作人员出发,挖掘凡人微光,“一名退休老民警告诉我,夏天,执法艇的甲板被烈日炙烤得能煎鸡蛋。冬天则江风凛冽,寒冷彻骨,脸上和手上都会生冻疮,严重的时候手会被冻得像个馒头。并且,长江无风三尺浪,一个不慎就可能落水,执行任务跳帮攀舷时更危险。这些都成为我描绘人物的生动来源”。
通过“群像式”的小人物刻画,《滨江警事》(第1部)引发了成千上万的读者共鸣。当主角韩渝第一次驾驶“滨江公安001”艇去江上成功救援失控船,跟师父一起迎着凛冽寒风高唱《长江之歌》时,读者们无不热血沸腾,或在书评区留言,或利用配音功能高唱歌词;当主角的师父徐三野积劳成疾、英年早逝后,读者们无不为之泪目,书评区全是“三爷一路走好”“徐所一路走好”“看着看着,泪水从眼角流出”等留言……“对我们作者来说那不只是留言,更是对故事情节的反馈,读者们对小人物的共情让我深受感动。”卓牧闲坦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