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阅读机
2025-10-13
星期一
当前报纸名称:江海晚报

军旅情怀伴我行

日期:12-04
字号:
版面:第A15版:夜明珠       上一篇    下一篇

◎鲍冬和

人的一生,总有一些难以忘怀的经历,总有一种萦绕于心的情结。对我来说,八年多当兵的军旅情怀成了我与共和国同呼吸、共命运最深沉的契合点。

1949年5月15日,我出生于南通市西南营惠民坊一个贫困的工人家庭。这一年2月2日,南通解放,10月1日,新中国成立,我有幸成了共和国的同龄人。

小时候,每每经过军分区门口,看到威严挺立的哨兵时,我总有一种崇拜敬仰的感觉。因此,我从小就有了长大后要当兵的心愿。记得在红旗中学(即现在的启秀中学)上初二时,我曾用木板雕凿成一把驳壳枪,枪把绑上红布带,上学放学的路上别在裤腰上到处炫耀,引得小伙伴羡慕不已。

1969年3月,震惊中外的珍宝岛自卫反击战打响,全国掀起了“深挖洞、广积粮、不称霸”的热潮。当年11月,我所在的南通市工业学校开展了轰轰烈烈的征兵动员活动。据说,当时入伍的新兵,经过三个月军训后,就要上珍宝岛前线作战,随时都有牺牲的危险。我们学校是市政府为培养技术工人而设立的半工半读中专学校,再过三个月就要毕业,全部分配进厂,是全市唯一不需“上山下乡”的学校。我是家中长子,下有三个弟弟,由于家境贫寒,父母盼着我早点进厂拿工资,以减轻家庭负担。但在那个“全民皆兵”的年代,二十岁正是血气方刚的年纪,我毅然决然地踊跃报名。经过严格的政审和体检,我终于实现了多年的当兵夙愿。

我所在的部队是从福建泉州前线调驻山西翼城的坦克独立五团。经过了三个月冰天雪地的军训,我被分配到团部电影组,当了一名放映员。那时,我还曾为没能成为上战场冲锋陷阵的坦克乘员而略有几分遗憾呢。随着国际形势的逐渐趋缓,我们团并没有北上珍宝岛,而是从山西调驻到河南郏县,成为新组建的原坦克13师所属的49团。1973年,我奉命从团部电影组调到师部毛泽东思想宣传队,负责灯光、布景、舞美、音响等工作。1976年,我又跟随部队从河南调驻大连海滨。1978年4月退役,我结束了八年多的军旅生涯。从军期间,我先后转战北京、武汉、沈阳三个军区。从此以后,军旅情怀成了我至今矢志不渝的生命动力。

从部队退役后,我曾在一家大型国企干过宣传工作,被破格评为高级政工师,也曾在市总工会和《工人日报》当过编辑、记者。我利用业余时间学习文学创作,偶有作品发表于各级报刊。2002年,我写过一首散文诗,题为《当兵的感觉》:“当兵的感觉,是精神的洗礼,是人生的升华,更是生命的礼赞。”此文发表在《中国散文诗报》上,2003年被收入与南通文学前辈陈白子、苏子龙、冯新民、李军合著出版的《五谷集》中。

去年金秋十月,原坦克13师电影队、宣传队和师直单位50多位战友齐聚南通,那种热烈欢快的场景、发自内心的真诚,真是令人动容。我撰写了一篇散文《半个世纪战友情》,在《江海晚报》和《南通窗》杂志上先后刊登,得到了不少战友的好评和点赞。

在从事业余文学创作中,我也对与军人有关的题材兴趣盎然。今年8月份,我有幸参与了市关工委和崇川区关工委主导的情景剧《引航传薪》创编工作,该剧以我市“全国优秀退役军人”张志光创办的“爱国拥军爱心驿站”为原型,从三个不同角度,表现老、中、青三代军人教育新一代青少年树立爱国强军情怀的故事。该剧在江苏教育频道播出后,得到省电视台和省关工委领导的高度评价,省关工委还以《引航传薪,老少同心》为题,发布了有关新闻报道。

如今,我虽已逾古稀,但依旧追梦不止。蓬勃如初的军旅情怀,延长了我的人生长度,增加了我的生命厚度。作为共和国同龄人,我经历了国家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强起来的全过程。纸短情长,意犹未尽。凑几句打油诗以明心志:军旅情怀伴我行,幸与祖国共命运;莫道桑榆近黄昏,老牛奋蹄永不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