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年初,市残联制定了《2024年度省、市民生实事项目实施方案》,明确目标、措施、步骤及规范要求,做到快速落实、严格督查、高质量推进,9月底就提前超额完成了省市民生实事项目。
11月28日,在通州区狮子桥社区“残疾人之家”大厅,辅助性就业人员正围坐在桌前加工玩具配件。目前,该“残疾人之家”有辅助性就业人员23人,人均日收入35元,为残疾人每天提供12元补贴与一顿免费午餐,4名专职管理服务人员负责后勤、运营与安全保障等工作。
为确保“残疾人之家”辅助性就业的持续推进,狮子桥社区“残疾人之家”对接诸多企业,目前保留2家,分别做玩具和床上用品4件套,并与南通梦凡居纺织品有限公司建立常态化的辅助性项目服务关系。
“目前,全市共有160家‘残疾人之家’正常运营,常态化为残疾人提供日间托养和辅助性就业等服务,让残疾人感受到了来自社会的关爱和帮助。”市残联教就处处长曹仲辉介绍,今年9月底,全市9家综合性“残疾人之家”改造提升通过省市评估验收。
近日,在南通市妇幼保健院儿童康复门诊,儿童康复科副主任顾秋燕为残疾儿童进行训练。她介绍,作为残疾儿童定点康复机构,她们每年为150~200个孩子提供听语、肢体、智力和孤独症康复训练。
“我们承接了残联的定点机构服务项目,在经过相应评估后,孩子们会进行物理治疗、作业治疗、言语治疗等康复治疗,以及日常生活能力的一些指导。”顾秋燕说,与其他定点机构更多偏向于教育不同,该院更偏向于医疗康复。
市残联康复处处长高祥介绍,全市共有残疾儿童定点康复机构45家,其中孤独症儿童康复机构23家。今年9月底,全市8家残疾儿童定点康复机构规范化提升通过省市评估验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