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龙,是一场力量与美交织的狂欢,是龙文化以一种极具活力的方式在人间的展现。
犹记得第一次参与舞龙表演,那是一个热闹非凡的春节。当我握住龙杆的那一刻,一种使命感油然而生。长龙在我们的舞动下逐渐苏醒,仿佛有了生命。龙头高昂、威风凛凛,引领着我们前行。龙珠在前方翻滚跳跃,宛如一颗璀璨的星辰,指引着龙的方向。
我们奔跑着、跳跃着,龙身随着我们的动作起伏波动。每一个步伐都要与队友默契配合,每一次抬手都要充满力量。
在阳光的照耀下,龙身的鳞片闪烁着耀眼的光芒,那光芒仿佛是龙的灵魂在燃烧。周围是欢呼雀跃的人群,他们的热情如同火焰,将整个舞龙现场点燃。
舞龙不仅是一种表演,更是一种传承。在舞动的过程中,我感受到了先辈们对龙的敬畏和喜爱。这种传统活动将大家凝聚在一起,我们就像龙身上的鳞片,紧密相连,共同演绎着传奇。龙在我们的舞动下成了欢乐的使者,带着美好的祝福,在大街小巷穿梭,将春节的喜庆氛围推向高潮。
舞龙表演让我明白,龙文化是有温度的,它在人们的欢笑和汗水里延续着自己的生命。
南通市天生港小学五(1)班 魏宇
指导老师 陈璐
板凳龙
那天,我们一家三口一起去白龙桥附近的一个小村庄看板凳龙。
我们兴冲冲地赶到现场,只见一个龙头摆在架子上,人们正手忙脚乱地拼接龙身。龙头上点满了蜡烛,龙身上有许多盏纸灯笼,灯笼里面点着蜡烛。我不禁啧啧称奇。
终于等到夜幕降临,几个年轻力壮的小伙子扛起了板凳龙,将龙头从架子上小心翼翼地撤下。
龙腾空飞起,环绕着广场,首尾相连,形成一个大圈。一些村民吹起喇叭、敲响锣鼓、点燃爆竹。鞭炮声、乐器声夹杂着人们的欢呼声,每个人的脸上都挂着笑容。在这欢乐的气氛里,谁能不被感染呢?
小伙子们扛起板凳龙往前冲。人们喊叫着,欣喜若狂地跟在后面。我紧紧拉着爸爸的手,才没被人流冲散。不知不觉中,我们被龙灯甩在了后边。湖对岸的龙灯更为壮观。那条“巨龙”仿佛活了一般,在空中腾飞、盘旋,正在追赶什么似的。后来,我们还随着龙灯走过一条公路,与“龙”共舞。
那一夜,全村都笼罩在一片欢乐之中。该回家了,我依依不舍地看着龙灯。欢呼声渐渐远去,龙灯渐渐远去,直至被浓重的夜色完全吞没。
南通市天生港小学四(1)班 洪展博
指导老师 赵莎莎
舞龙
舞龙俗称玩龙灯,是汉族的传统文化活动之一。那天,我们学校迎来了舞龙活动。
操场上,一条金龙立在中央,十分引人注目。它全身红黄相间,在阳光的照耀下,一片片龙鳞闪耀着金色的光泽。这条龙非常大,长十米左右。最闪耀的便是那龙头。龙头上的龙角是金黄色的,似乎是黄金做的,很像珊瑚,却比珊瑚更加绚丽。那一双龙眼炯炯有神,如两颗大珍珠。龙须很密,在微风的吹拂下起舞,更增加了威武的气质。
“咚、咚、咚”,一声声锣鼓声响起,舞龙开始了!只见十几名穿着红黄相间服装的同学举起龙,将龙慢慢舒展开。随着锣鼓声,龙变化姿态,舞出了各式各样的造型。龙时而围起来,好似“齐心协力划龙舟”;时而上上下下,好似“更上层楼跳龙门”;时而围成花朵状,好似“龙花盛开千家畗”;时而有序地盘起来,好似“盘龙似锦节节高”;时而摆弄尾巴,好似“神龙摆尾齐欢腾”。精彩的节目让我们目不暇接,精湛的技艺更是博得了我们声声喝彩。
舞龙,舞出了中国龙的气势,舞出了中国人的精气神,舞出了充满希望的未来!
南通市天生港小学六(4)班 尤欣颖
指导老师 严蓓蓓
龙腾于心
——我与龙文化的不解之缘
在我成长的轨迹中,有一段与龙文化紧密相连的记忆。它如同一条蜿蜒曲折却又光芒四射的龙脉,深深植根于我的心灵深处。从儿时初次在爷爷的书房里翻阅那些绘有龙腾飞的图案的古籍,到如今能够参与并见证龙文化的传承与发扬,这段旅程不仅是一场对古老智慧的探索,更是一次心灵的洗礼与升华。
记得那是一个阳光明媚的春日,我有幸踏入了一座古色古香的民俗博物馆。那里正举办一场关于龙文化的专题展览。一进展厅,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条栩栩如生的巨龙模型。它盘旋于展厅中央,金色的鳞片在灯光下熠熠生辉,仿佛随时都会腾云驾雾,飞向天际。那一刻,我仿佛穿越了时空,置身于古代帝王祭天的庄严场景之中,感受到了那份源自远古的敬畏与崇拜。
展览中,我通过一幅幅精美的壁画、一件件精致的龙形器皿,以及详尽的解说文字,逐步揭开了龙文化的神秘面纱。龙,这个集鹿角、牛头、鱼鳞、鹰爪等多种动物特征于一体的神话生物,不仅是吉祥与力量的象征,更是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文化的生动体现。它既是皇权的标志,代表着至高无上的权威;也是民间信仰中的守护神,寄托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无限向往。
而真正让我与龙文化产生深刻互动的,是一次参与乡村春节庆典中的舞龙表演。那天,我穿上鲜艳的演出服,手执龙身的一部分,与队友们一起,在锣鼓喧天、鞭炮齐鸣中,让这条由数十人共同操控的巨龙活灵活现地舞动起来。每一步跳跃、每一次盘旋,都要求我们步调一致、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那一刻,我深刻体会到了龙文化中所蕴含的团结协作精神,以及面对困难时中华民族不屈不挠、勇往直前的勇气与智慧。
随着时间的推移,我对龙文化的理解也日益深刻。如今,每当夜深人静,我总会想起那些与龙文化相关的点点滴滴,心中涌动着一种难以言喻的自豪与感动。龙,这条穿越时空的巨龙,不仅承载着数千年的历史底蕴,更激励着每一名中华儿女在新时代的征程上继续发扬龙的精神,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不懈奋斗。而我,作为这条巨龙上的一片鳞,愿以笔为舟、以梦为帆,继续在探索与传承龙文化的旅途中书写属于自己的精彩篇章。
南通市天生港小学三(2)班 王成
指导老师 朱美玉
龙年
玉兔辞旧岁,金龙迎新年。我们又迎来了一年一度的春节。
大年三十早上,我和爷爷一起贴春联:春日春风春浩荡,龙年龙岁龙腾飞,寓意龙腾虎跃、岁岁平安。
下午,我们全家人都忙着准备年夜饭,个个忙得不可开交。一大桌香喷喷的年夜饭上桌了,有鸡有鸭,有肉有鱼……全家人围在一张大圆桌旁,津津有味地吃吃喝喝,互送新年祝福。
酒足饭饱之后,夜幕降临。除夕夜真热闹,屋外,鞭炮隆隆、寒风阵阵;屋内,灯火通明、喜气洋洋。爸爸给我们买了很多烟花,有“擦炮”“窜天猴”,有“彩菊”“天女散花”,还有“孔雀开屏”……“嗖嗖嗖”“啪啪啪”“呼呼呼”,声音此起彼伏,像是在与兔年告别。那转动的、喷射的、闪光的烟花,五彩缤纷、争奇斗艳,又像是迎接新年的鲜花。这时,左邻右舍的小朋友们也争先恐后地放起了烟花,一会儿喷红,一会儿吐绿。烟花映衬着孩子们一张张笑脸,处处五颜六色、欢声笑语。烟花开在天上,也开在人们的心窝里。我想,这就是龙年的幸福之花吧!
中央电视台春节晚会晚八点准时开始,有让人开怀大笑的小品,有令人大开眼界、变化莫测的魔术,有动听的歌声……不知不觉,新年的钟声响起。新的一年,我祝愿大家身体健康、平平安安、工作顺利,学习更上一层楼。
啊!难忘的除夕之夜,难忘的吉祥龙年!
南通市天生港小学六(4)班 叶政远
指导老师 严蓓蓓
腾飞的巨龙
“古老的东方有一龙,它的名字就叫中国。古老的东方有一群人,他们全都是龙的传人……”每次听到这首歌,我总是心潮澎湃、热血沸腾,为自己是中国人、龙的传人而骄傲。
我们生长在经济快速发展、科技不断更新的时代,但我们始终没有忘记自己是龙的传人。虽然我们谁也没有见过龙,但我们听过不少有关龙庇护人类的传说。传说是不是真的,那得看看我们新时代龙的传人是否传承着龙的品质。
快来看,龙的传人来了!
轩轩的邻居是一名孤寡老人王奶奶。她有三个儿子,都在外面打工,家里只剩下她一个人。这一年,又到了收割麦子的季节,王奶奶家的麦子长得格外喜人。可是,王奶奶年老体弱,根本无力去收这些麦子。眼看着麦收季节快过去,王奶奶心里着急,可也没办法,只能一个人慢慢干活。就在这时,王奶奶的麦地里出现了三个小男孩。原来是轩轩叫上自己的好伙伴来帮王奶奶收麦子了。男孩们的额头上,一颗颗大汗珠直往下滴。他们顾不得这些,继续忙着手中的活。
这样接连割了一个星期,麦子总算都收完了。还真巧,在收完麦子后的第二天就下起了大雨。王奶奶看着自家收割完的麦子高兴地笑了!
其实,我们身边这样的事例还有很多很多。比如,在公共汽车上,我们常常看见大哥哥、大姐姐主动让座;也有许多人到孤寡老人家帮他们搞卫生、做家务……一桩桩、一件件,说不完道不尽。
我们作为龙的传人,应该继承和发扬龙的精神。相信巨龙在伟大祖国的培育下,将在不久的将来腾飞于世界之林。
南通市天生港小学五(3)班 秦梦涵
指导老师 王晓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