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哲
近日,海安舞蹈作品《青墩玉影》亮相第十四届中国舞蹈“荷花奖”古典舞评奖终评舞台,创造南通地区以及全省县级地区在此奖项上的最好成绩。
(11月27日本报4版)
文物,是历史的见证,是文化的传承。它们静静地躺在博物馆的展柜中,诉说着过去的故事。如何让这些文物从历史的尘埃中走出来,活在我们的生活中,成为我们文化的一部分?这就需要我们运用艺术的力量去让文物活起来。
舞蹈作品《青墩玉影》就是一次成功的尝试。该作品以青墩文物的挖掘为题材,将“考古学者”与“出土玉器”相结合,通过肢体语言生动地展现了玉器的精美与神秘。这不仅是对文物的一种敬仰和尊重,更是对文化传承的一种积极探索和创新。
在《青墩玉影》中,舞者们通过肢体语言,将考古学者的挖掘、记录、抢救、修复、守护、铭记的一生展现得淋漓尽致。他们化身为玉器,以动静结合的形式表现玉器的造型和神韵,让观众仿佛置身于考古现场,感受到了文物的魅力和价值。这种艺术创新的方式不仅让文物活了起来,更让文化传承得以延续。
只有让文物活起来,让它们与我们产生共鸣,才能更好地传承和发扬传统文化。可以说,《青墩玉影》的成功为我们提供了一种新的文化传承方式。相信通过艺术的力量,我们可以将文化传承得更加广泛和深入,让更多的人了解和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和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