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阅读机
2025-10-14
星期二
当前报纸名称:江海晚报

南浔行

日期:11-28
字号:
版面:第A15版:夜明珠       上一篇    下一篇

◎陈健全

一个“浔”字,念着便有好感,带着众里“浔”她的意思。更何况,“这里有水晶晶的水,水晶晶的太空,水晶晶的日月,水晶晶的星辰……水晶晶的池塘,水晶晶的水网,水晶晶的荇藻……”徐迟先生笔下的故乡南浔如梦亦幻,引我们从江海之滨的南通南寻而至。

夜晚,灯火阑珊处,投宿浔溪人家。推开木格窗子,氤氲弥漫的水汽中,古镇披着一身波光之外,因了月夜,又披一身月色。果真如古诗所咏:“溪上玉楼楼上月,清光合作水晶宫。”

晨起,太阳镀亮了水乡南浔,景致与夜间又两样了。枕河人家无不闪光透亮,就连草尖上的露珠都沾了水晶晶的光。阳光逐波而生辉,照彻一切,而生七色。从帆船竹筏、菱藕鱼虾到木石津梁,以至两岸树林、行人、街坊,没有不是被水波荡漾着,被波光亮晶晶地闪耀,并似从三棱镜中折射出虹彩来的。眼前,恍若《江南小镇》里的梦境。

秋日的頔塘(古运河)水宛如一道柔软的绸缎环抱着古镇。我们沿着清澈的河道徐徐向前,两岸建筑高大整齐,白墙灰瓦,飞檐斗拱,廊下挂着一排排的红灯笼,在青灰的墙面映衬下愈加动人。远处水边,有女子浣衣,隐约传来捣衣槌声。

河水缓缓从石拱桥下穿过,顺着埠头,顺着廊屋,顺着高高的粉墙边,慢慢流过,水色就渐渐消失在橙黄橘绿的黛瓦间。

处处依然徐迟先生笔下水晶晶的世界:水晶晶的垂柳、水晶晶的宝塔、水晶晶的脚丫船、水晶晶的倒影、水晶晶的荷叶珠子……

古镇与水相依,因水成街,因水成市,出入往来,皆凭舟楫。于是,南浔的水网便是通行的大道。岸与岸的沟通,街与市的连接,全靠桥了。据说,史上最多时,南浔有桥190多座。有通津桥、洪济桥、广惠桥、清风桥、同里桥、幸福桥……站在桥头,看船摇呀摇,摇过宋元明清的一座座桥,荡起一道道的波光……

河流是一切的源流,文明的,流动的,也是利民的。

南浔因丝而生,是丝丝相连的人们建起来的。史载,早在大唐开元盛世之时,湖丝已成贡品。《宋史·食货志》中称:“茧箔山立,续车之声连屋相闻。”时人道:“湖丝遍天下。”

在辑里湖丝博物馆,儿时养过蚕的我们,饶有兴趣地看搭丝灶、煮茧、捞丝头、炭火烘丝……其中,最为瞩目的是辑丝,“细而匀,富拉力、丝身柔润、色泽洁白”,其品质佼佼,比一般土丝多挂两枚铜钿而不断。1851年,在伦敦首届世博会上,辑里生丝一举夺得金奖,湖丝震惊世界。由此,丝路源点的南浔“耕桑之富,甲于浙右”,涌现了一批以丝商起家者,俗称“四象八牛”。

不期然,遇见“针神”沈寿专栏。沈寿之于南通,恐怕无人不晓,而这里介绍——沈寿,南浔菱湖竹墩人,生于吴县,客居南通。看来,作为南浔的女儿,家乡人记在心上,并引以为傲。

到小莲庄,南浔“四象”之首刘镛的别业,四周环水,一渠通透。

碑刻长廊,曲径通幽,步入静香诗堀。镶嵌着历代名家的书法碑刻,正草隶篆,如龙蛇行走,灵动飞扬。非常巧合的是,有一方为电视剧《宰相刘罗锅》中的原型刘墉所书,题为《颜平原送刘太守序》。刘墉真迹藏于刘镛花园,平添佳话。我们在此小坐,凭栏远眺,满塘荷叶郊寒岛瘦之态,却清骨晏晏。

跨进内园,仿唐人杜牧《山行》诗意筑构——太湖石假山正笼罩在轻烟薄雾中。向上行,悬崖间有一石桥飞架。东坡栽松,西坡植枫,“枫”景点缀得满园秋色,就像绚烂后淡泊的宋词。俯瞰山下流水清涟,翠山倒影,宛如一帧意境淡远的山水册页。

鹧鸪溪畔,古树多,香樟、国槐、玉兰、木瓜、紫藤、松柏等,古木交柯,别有清气。树也有情,有对百年连理树,槐树伟岸超拔,女贞相依相偎,树干难分你我,相携相融的样子犹如一对恩爱夫妻。树下,成双入对地纷纷拍照,我们两口子不免留影一张。

往嘉业堂藏书楼,“园之四周,环以溪水,平临泱莽,直视无碍”。这座江南四大藏书楼之一,由刘镛的孙子刘承幹1920年建设。之前,我在韦力的《书楼觅踪》里见过,及至实地,更为它的气场所吸引。中西合璧的书室高大敞亮,廊厅陈设整齐,窗户篆有“嘉业堂藏书楼”字样,廊外铁栏以“希古”二字作花饰,典雅精致。值得称道的是,所有旧藏捐作公用,现藏书楼广收地方志1200种、3800卷有余,芸香盈屋,书脉绵延。

又去“江南第一美宅”——张石铭旧宅,以及张静江故居,水晶晶的琼楼中西合璧,令人叹止。

但最沁人的,还是翰墨书香。张石铭是富商,更是醉心书画、金石、碑刻、古籍的文化人,且是西泠印社的发起人,“经济博通,言达于行;家庭和乐,质有其文”是他以适其志的追求。“择是居”书斋,仍存一些线装书。据说,他的《适园藏书志》就达16卷,其中宋版书45部、元刊本57部,还有数百部名人抄稿本。同样,“世上几百年旧家无非积德,天下第一件好事还是读书”,是“民国奇人”张静江的座右铭。且行且珍重,还有张石铭“懿德堂”、张静江“尊德堂”的匾额,为南通先贤张謇于清光绪年间所书,望之俨然,别有金光异彩。

经西洋楼、百间楼,以及“承德堂”家风传承馆后,再到文园。

徐迟纪念馆,在水一方。“……水晶晶的童年,水晶晶的灵魂,水晶晶的生命,这个水晶晶的小镇,水晶晶的倒影,映出这个水晶晶的世界!这是,呵!这是我的水晶晶的家乡!”可以说,徐迟的66个“水晶晶”,成就了南浔的美名;同时,也是南浔成就了徐迟辉煌的一生。过几天,就是徐迟110周年诞辰。同心湖畔,我们在先生的铜像前谨献一瓣心香。

惜别,水晶晶的灯火处,“南浔难寻”几个字绰约迷人。是啊,众里“浔”她,像这样极具江南特色与人文底蕴的水乡古镇,已经难寻。唯其独特,让梦幻的水晶晶南浔超乎了想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