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南通主城区的医疗版图上,城西片区的医疗资源历来充沛。如今,南通市中医院孩儿巷院区入驻城西运营已有半年,“一院两区,服务江海”的运行架构已然形成,孩儿巷院区以中西医综合治疗为特色的医疗模式也初见成效。眼下,“十四五”规划的最后攻坚时刻悄然到来,这也是南通实现现代化、融入长三角一体化的关键期。在这样的背景下,如何依托优势资源,更好擦亮“中医很优秀,西医也一流”的招牌底色?如何进一步提升医疗服务水平,更好护航百姓生命健康?南通市中医院给出了自己的答案。
精准治疗,西医也一流
近日,一例巨大型复杂动脉瘤切除术在市中医院神经外科成功开展。39岁的患者张先生得以“逃过一劫”。患头痛病6年来,张先生四处奔走就医,始终未有定论,直到今年年初,CT和核磁共振检查提示颅内存在占位性病变,考虑为海绵状血管瘤或额颞叶动静脉血管畸形可能。颅内动脉瘤是神经外科常见疾病之一,一般无症状,但是一旦破裂,具有高死亡率和高残疾率的特点,因此,手术治疗迫在眉睫。“慕名而来,满意而归。”简简单单八个字,张先生道出了自己术后的心声。原来,在选择哪家医院进行手术治疗时,张先生自己心里也没底,“听说中医院神经外科是由顾志凯教授领衔,我之前也了解过,他是这方面的权威专家,当时就拿定了主意,就选择中医院”。
本着对患者高度负责的态度,顾志恺对影像检查结果中的可疑之处进行仔细研读。凭借多年丰富的临床经验,他决定通过手术明确病变性质,缓解患者的头痛症状。为避免手术副损伤,制定了周密的手术方案,术中通过高分辨率影像技术精确进行定位。同时,顾志恺对术中可能出现的各种突发情况也制定了详细预案,尽可能在最小损伤脑组织的同时最大限度切除病变。手术顺利完成,术后第一天,张先生就能下床活动,精神状态良好,头痛症状也大幅缓解。
作为市中医院神经外科特聘科主任,顾志恺是南通地区最早开展显微神经外科手术夹闭动脉瘤,也是完成动脉瘤手术例数最多的医生之一,尤其擅长颅脑外伤、脑卒中、脑肿瘤、脑动脉瘤、脑血管畸形、脊髓脊柱肿瘤等神经外科疾病的微创手术及神经内镜手术治疗。张先生手术的成功不仅是对市中医院神经外科团队技术实力的一次检验,更是对“精准医疗”理念的生动实践。面对采访,顾志恺教授也提醒广大患者,定期体检、合理控制血压对于预防动脉瘤至关重要。一旦发现动脉瘤,应尽早就医,以免错过最佳治疗时机。
无独有偶,同样得益于神经外科的先进手术方式,正值妙龄的小陈终于再度挺直腰板,恢复了曼妙身姿。不久前,小陈被发现患有神经鞘瘤,为了能在术后保留脊柱后柱的完整及稳定性,帮助脊柱恢复平衡,神经外科团队经充分讨论,决定采用超声骨刀全椎板切开技术。作为神经外科及骨科领域的“新武器”,超声骨刀具有降低脊髓和神经损伤的风险,保护周围软组织,同时能够缩短手术时间,术后愈合较快,最终小陈顺利康复出院。
眼下,随着孩儿巷院区运行的日趋成熟,东西两院区各具特色,中西医综合治疗、中医特色技术优势尽显,无缝对接城西片区患者的就医习惯,受到越来越多患者的青睐。
携手并进,互连又“沪”通
眼下,在南通市中医院,越来越多的患者可以足不出“市”就享受到更高水平的医疗服务。在这些顶级“医疗大咖”中,自然不乏上海名医的身影。前不久,70多岁的王先生(化姓)就在市中医院接受了“腹腔镜前列腺癌根治性切除术”。得益于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泌尿外科刘承教授及南通市中医院泌尿外科团队丰富的临床经验,手术圆满成功。
据市中医院泌尿外科主任解吕中透露,王先生入院时还有一段“小插曲”:他的心中始终有一个“上海情结”,来院就诊时就曾向解吕中委婉表达,希望能由上海大医院的专家为自己主刀。“患者本人很纠结,一方面对我们充分认可和信任,一方面又绕不开自己这个心结。我们也很能理解他,一切从患者角度出发,马上为他联系了上海市一的专家。”解吕中坦言,换作过去,满足这样的需求可能需要费一番功夫;如今,泌尿外科作为市中医院“沪通合作”落地的首个临床专科,满足这样的“小要求”可以说是水到渠成、恰逢其时。“现在上海市一的专家已经常规在我们科室开展门诊和手术了。”解吕中表示。
人在家中坐,风从“海上”来。在南通市中医院泌尿外科上海名医义诊活动的现场,尽管天气阴沉,时有小雨,但参与咨询和问诊的居民依旧络绎不绝。“真没想到戚广崇教授亲自到我们家门口坐诊,当场就给我提供了治疗方案,让我拿定主意就去中医院找他,比去上海找他看病强多了!”活动现场,李大爷(化姓)兴奋地表示,自己前列腺增生引发尿频尿不尽的老毛病已经很多年了,自己此前也萌生过到上海找戚教授看病的想法,可是去上海挂专家号并不容易,因此这个问题一直悬而未决。没想到人在家中坐,专家从上海来,还送诊到了家门口!直到咨询结束,李大爷还是觉得这样的体验有些不可思议。
据了解,自去年9月以来,医疗合作的春风便时时拂面:“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人民医院泌尿外科联盟—南通市中医院”正式揭牌、“邹燕勤国医大师南通市中医院传承工作室”“戚广崇名医工作室”“吕坚伟名医工作室”“徐伟名医工作室”“朱佳名医工作室”相继签约,成为医院主动借势长三角一体化战略,实现提档升级的一个个缩影。
科研护航,驶入快车道
秋风瑟瑟寒意浓。在孩儿巷周边社区,来自市中医院中医外科、肺病科、疼痛科、药剂科等多个专科领域的博士专家团正在送诊上门,让居民了解中医、亲近中医,零距离体验推拿、针灸、拔罐、耳穴埋籽、中药茶饮等中医适宜技术,让大家亲身体会祖国医学的神奇魅力,令人受益匪浅。自打去年8月孩儿巷院区门诊开诊,医院就开始选派优秀医学人才深入基层,为居民进行日常医疗保健服务,至今未曾间断。
高层次医学人才深入基层,夯实区域医疗服务根基,让老百姓享受到实实在在的优质医疗服务,这与市中医院多年来始终坚守的“科教强院、人才强院”发展战略密不可分。10月26日,南通市中医院举办2024年科技发展大会暨2025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申报动员会,大会上硕果频出,创新发展振奋人心。
“十四五”以来,医院科技创新连创佳绩,实现学(专)科建设、人才培养、科技创新协同发展,有力地推动了医院健康服务能力的持续发展。医院共获得各级各类科技计划课题143项,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2项、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名医验方评价与转化重点研究室项目1项、省卫生健康委课题2项、省中管局课题8项、市科技局课题35项、市卫生健康委课题61项、中医医疗联盟课题29项。科研项目层次与内涵质量得到显著提升。医院高度重视重点学(专)科建设内涵建设,目前,国家级重点专科2个、省级重点专科7个。就在上个月,医院顺利完成国家中医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评估检查,在医疗、教学工作上彰显不俗实力,也标志着医院正式拉开了打造高质量培训基地、构建高质量规培体系的序幕。
不忘初心,方得始终。站在“一院两区、双翼齐飞”的历史新高度与新起点,唯有“竞”字当头,稳步向前,南通市中医院正在科技创新、服务区域患者健康需求、助力“健康南通”建设的道路上贡献着应有之力。濮丛洲
召开2024年度科技发展大会。
顾志恺为患者手术操作。
上海一号难求的名医深入南通社区开展义诊。
邹燕勤国医大师传承工作室揭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