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淳翔
1975年9月5日出版的陈蝶衣主编香港《万象》杂志第三期上,刊有一组“侦探特辑”,收录三篇文章,分别由范烟桥、苏穹两位写述程小青,而由编者亲撰孙了红。苏文题曰《程小青高龄八十三》,陈蝶衣在类似编后记的《编辑室》里,称其为“上海通信”,“此种通信不可能常有,因而备极珍贵”。
苏文开宗明义,称程小青仍居住在苏州望星桥畔旧宅,患有牙症与足疾,但不很严重。这些消息得自程氏在沪友人的口中,“以及一些通问的函件里”。文中收有两幅图片,一是信,来自某前辈作家的案头,却将上款裁去;一为“程小青时年八十二”的签名并“小青”二字名章,说是来自程氏另一位在沪朋友处。信不甚长,姑录于下:
惠书拜读,又是一大批消息,十分欣慰。这是尊书的特点,弟爱读之因在此。
贱躯偶感乏力,两足痠感,惮于走路,连休息几天,已觉得好些。辱荷厪注,不胜感荷!丁老之喻,确属至理,人人皆宜遵守者。
襟亚兄两次家宴,皆得其夫人秋娘之助,闻之不胜艳羡。兄一再到席,可谓恰得其所。亚兄耳疾,曾去医院修补耳膜否?苏凤住南昌(路)134号,倘兄足力健,不妨偶一过之。
碧弟情况大好,已得其两次来信,因所寄之白木耳迄未到,故尚未作复。
大千画页,确属难得,恨不能一欣赏耳。
兄近日情绪如何?朋辈往还,亦得稍稍舒展否?
专复即祝
健好 弟小青
1973.1.23
信中除谈及自己的近况,还提及平襟亚、姚苏凤、徐碧波、张大千等人,他们也都是郑逸梅的老友,故收信人很可能是他。但经查该信不见于《郑逸梅收藏名人手札百通》《郑逸梅友朋书札手迹》二书,乃翻检卢润祥编著《神秘的侦探世界——程小青、孙了红小说艺术谈》书后所附魏守忠编制《程小青生平与著译年表》,在“1973年”项下查到:“给郑逸梅信言:‘贱躯偶感乏力,两足竣痛,惮于走路。连休息几天,已觉好些。’”
程小青年表后附魏守忠给卢先生的信,略述写作情况,称“曾在北京大学图书馆、首都图书馆、北京图书馆等处从故纸堆中查阅资料近两年,又曾两下苏、沪,拜访了苏州市政协、民进程育德先生;拜访了郑逸梅、徐碧波、徐铸成等先生”,可推知他是在郑逸梅家中见到程小青的这封信的。然而原信中“竣”字应为“痠”,为酸的异体字;而“痛”字原信中写成“上干下心”,当为“感”的俗体字,在《第二次汉字简化方案》中可查到。
作者苏穹是谁?在文章中他亦有所自述:“吾生也晚,虽然也认识多位前辈小说家,但近年来大家都有所顾忌,所以已甚少往来。”惜信息量不足,已无从知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