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一锋
束星北(1905—1983年),谱名传保,字星北,著名物理学家,抗战时为国家研制出第一台雷达,被誉为“中国雷达之父”,培养出李政道、吴健雄、程开甲三位享誉世界的科学家。束老是扬州人,鲜为人知的是他以及束氏家族与南通有着不解之缘,束星北父亲束勖俨安家掘港,据传束星北曾回掘港探望父亲,文史界对此存疑。
束氏家族祖籍扬州南乡开沙念四圩,为开沙望族。据民国七年(1918)重修的《束氏族谱》记载:“(及明)海公(建军功,封佥事)游学维扬南新洲(开沙诸小洲之一),见其山水之胜,卜筑而居,为南新洲开基之祖……”也就是说束家搬迁到扬州开沙已经有四五百年,传至束星北已经一十八世。到了束星北曾祖这一辈人时,曾祖束履华与胞兄束履荣年轻时到南通州二甲镇经商,经营棉布生意,大概就是这时候认识了张謇,束家命中的贵人。
清道光年间束家已经家道中落,束履华与胞兄束履荣兄弟不得不外出谋生计,这是束家在通州发展的第一代。束家兄弟在二甲的生意不算大,但有田有产,算是小康之家,可以确定此时束家兄弟与张謇有往来,可谓忘年交,张四先生在文字中对兄弟二人多有记载。束履华生四子,增熙、增煦(束星北祖父)、增祥、增瑞。增熙、增祥无出。增煦生二子,曰琯(束星北伯父)、曰璐(束星北父亲)。增瑞生二子,名曰琅、曰琪。曰琅承嗣增熙,排行束大,曰琯为束二,曰璐承嗣增祥称束三,曰琪是束四。束曰琯、束曰璐兄弟二人日后在张謇家族企业中皆是举足轻重的人物。
束星北祖父增煦,又名纶,号渭湟、畏皇,考取了秀才,但为人刚直,不会做生意,经张謇推荐在各衙门做记室(文书),生活困苦,常常受人欺负,文书也做不长。尽管有张謇这样的朋友,可此时的张謇自己也“穷”,即使后来考取举人,经济状况也没有多大改观。尽管如此,张謇仍然不遗余力地提携束增煦,后来推荐其到淮军名将吴长庆麾下,其时张謇也在吴大帅帐下,对其也有个照应。1896年,束增煦病逝于吴长庆吴淞炮台军中,去世时曾向张謇托孤。
束曰琯,字劭直,束星北的伯父,生于1870年,青少年时代已在南通生活,1904年考取扬州府江都县秀才第三名。束劭直聪明灵活,性情沉稳,办事老到,深受张氏家族的厚爱,1892年成了张謇哥哥张詧的爱婿,跟随张氏兄弟一同打拼,长期担任张謇秘书、助手,参与决策。在很多情况下,他就可以用自己的名义替张氏弟兄处理问题,答复信函。束曰琯民国时在南通已经是社会上层名流,束家彻底摆脱了经济窘困,可以说束家的发迹得益于张氏的提携,张氏的事业发展也有束家功劳。1925年,束星北曾祖母曹太夫人九十寿辰,束家人在南通为其操办,盛况空前,还在张公馆前留下“束母曹太夫人九十生辰合家福摄影”的照片,照片上束家亲属有40余人。
束曰璐(1875—1940年),字勖严,束星北的父亲。与哥哥束劭直不同,束劭直常常往来于南通和扬州之间,每年清明、春节等必回乡。束勖俨常年在外,往来奔波于南通、盐城、南京、上海等地,安家在如皋东乡(今如东县)掘港,住南街束公馆,老掘港对其印象深刻,都称“束老板”或者“大老板”,背后称“束小岩”(音),大概是“勖俨”二字太过生僻,扬州方言也就这个音,老掘港人还能说出一些关于他的轶事。
1917年元月,张詧、张謇兄弟在如皋东乡海边兴办大豫盐垦公司,在掘港南街设立办事处,俗称“束公馆”,是办公与住家统一的所在。束公馆的规模很大,是一组建筑群,里面其实由束、祝、包、王四个公馆组成,束勖俨、祝申甫、包健安三家均为张謇盐垦系统公司高管,三家既独立又有便门相通。束勖俨、祝申甫、包健安三家,束勖俨的名气最大,这一片老百姓俗称束公馆。束公馆分为东西两宅。东宅五进,每进3间,共计15间,另有侧屋20余间,门堂朝圈门巷,为祝申甫居住,西宅为四进,每进3间,共计12间,朝南街两个门堂,为束勖俨、包健安两家居住。东宅北面为王公馆,大门堂也朝圈门巷。整个束公馆建筑群从建筑结构看有门堂、敞厅、穿堂、花厅、内房、花房、厢房、花园、假山等,结构规整,天井宽敞可搭戏台唱戏,能容百名观众。圈门巷两头安圈门,为了公馆安全起见,圈门白天开放,夜晚关闭。整个公馆属于相对封闭的空间,平日里大门紧闭,不与外界来往,老百姓说“束公馆像衙门”。
老掘港对束勖俨的印象是为人机敏干练,做事有气魄,事实也是如此。束勖俨在张謇家族企业里主要从事苏北沿海农垦牧事业,负责前期工程的开发监理和后勤工作,吃苦耐劳,勇于开拓,成绩突出,深受张謇的器重,有些重要的临时性事务与紧急性事务往往也是委派他去完成。1903年,张謇去日本考察教育和实业,首先考虑束勖俨随行左右。1915年,其到美国旧金山参加万国博览会,受张謇等指派督造“中国馆”。到张謇晚年,束勖俨更是独当一面,盐垦、实业均由其负责。1919年,束勖俨到苏北阜宁独立创办了合德垦殖公司,资本达到50万元,垦殖面积6万亩;后来又创办了众志垦殖公司,资本6000元,垦殖面积3000亩。
束勖俨长期居住在南通,在束公馆住了很长时间,前后长达20余年,束勖俨有两房夫人,大太太郭氏、二太太姜氏,大太太居扬州老家,二太太住束公馆陪伴束勖俨。有资料显示,抗战爆发后,大豫公司停止活动,束家、包家、祝家先后去了外地。1940年,束勖俨在上海去世,去世后归葬掘港,葬在校场桥南范公堤的北面。1950年5月,因建设掘港轧花厂征用校场桥南土地,束勖俨的坟墓迁移。迁坟事宜由束星北同父异母弟弟束健北操办,但束健北人在上海,写信委托如东文史学者孙保林(笔者忘年交)父亲孙锡昌代办,并邮寄来迁坟的费用。孙锡昌先生请了8个农民把棺材调葬于范公堤南,后来束健北还回来上过坟,但1953年坟墓遭到破坏被挖去。
束母曹太夫人九十生辰合家福摄影,摄影师是我国著名电影演员赵丹的父亲赵子超。
民国二十年(1931)深秋,如皋县第八区盐垣镇(今如东县城中街道)大豫公司掘港办事处来了一位西服革履的青年,他就是来此探亲看望父亲的束公馆的少主人束星北。当年的掘港引起了轰动,束大老板的公子留洋归国,携带新婚妻子可谓是“衣锦还乡”,若干年后老掘港对这次还乡还有些印象。就束星北有没有到过掘港,地方文史界一直存疑,还闹出过一些笑话。
由于束公馆以前像个衙门,平日里周边的老百姓对其也不甚了解,掘港街上也只知道束勖俨、束家有个有出息的儿子束星北、在青岛学校里,至于“雷达之父”、李政道老师等是闻所未闻。关于束公馆,很多事情只是风闻,如传说束勖俨为张謇表兄,束星北母亲去世,父亲续弦,其与继母不睦,负气离开老家到掘港投奔叔叔云云,认为束勖俨是束星北的叔叔,显然这些都是错误的。
缘起笔者曾写过一篇《张謇、束公馆和束星北》,联系到束星北女儿束新美女士,她告诉我一些关于其父束星北的事迹,包括父亲回国探亲到掘港的准确时间。1965年6月10日,束星北手工填写了一份职工登记表,将这段历史记载得很清楚。1931年9月—12月,上海、掘港、扬州等处省亲、结婚、找工作。1931年,束星北辞去美国麻省理工助教的职位,奉母命回国结婚,家人团聚,可他不知道他以后再也没能出去。地方文史界还有个疑问,1940年束勖俨去世归葬掘港,束星北有没有回掘港奔丧呢?从这份表格看,此间束星北在浙江大学,可此时浙大已西迁广西,山河阻隔,路途遥远,束星北应该没能回来。
1948年3月掘港解放,束公馆东宅为房管所代管,成为居民住家,西宅则为公安局掘港派出所入驻办公,1950年派出所迁至竖街云浦桥口张家大院(张謇同族张范廉家)。1950年在束公馆办掘港小学,1954年改作县看守所。1973年人民路拓宽,拆除束公馆西半部建人民银行,东半部仍为居民住家,20世纪70年代原县委书记孙维经家也住在束公馆东宅。如今束公馆三间花厅经如东县政府修缮完毕,感兴趣的朋友可以来打卡看看。
感谢束星美女士对拙文的帮助!
修复后的束公馆花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