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残疾人“授渔”
体现了责任和担当
日期:11-20
□鹰远
收纳整理、电商直播、咖啡茶艺、中西面点……近日,记者从市残联获悉,为帮助残疾人提升职业技能,拓宽就业渠道,储备优秀技能选手参加市级以上残疾人职业技能竞赛,市残疾人服务中心将从本月中下旬起,常态化开设残疾人实训课堂。
(11月19日本报2版)
帮助有就业需求和就业条件的城乡未就业残疾人,可以进一步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促进残疾人实现较为充分较高质量的就业。这既能在物质层面上让其安身立命,更有助于帮他们更好地融入社会,共建共享经济社会发展成果。就此而言,南通市为残疾人设立职业技能实训课堂,传授职业技能,帮扶残疾人就业创业,值得肯定。
“授之以鱼,也须授之以渔。”在传统的助残帮扶模式下,提供“就业岗位”是常用的办法,但从实践中看,这一方式也不能满足所有残疾人的就业需求,甚至偶尔还有被帮扶者要求提供的“岗位”频繁调整。只有在扶助就业岗位和扶持创业技能上相结合,激发残疾人自我发展能力,才能让更多的残疾人实现人生价值。
毋庸置疑,一座城市的文明程度,不单是要看高楼大厦有多宏伟,更要看每一名社会成员的生存权、发展权、就业权是否得到了有效保障,尤其是残疾人等弱势群体能否得到人性化的关怀。贯彻落实《残疾人就业条例》,依法综合运用各种手段为残疾人创造公平的就业环境,切实解决残疾人的就业问题,保障其追求幸福生活的权利,是残疾人的现实需求,也是各级政府的必然职责。
总之,帮扶残疾人就业是政府的责任担当。只有提高残疾人的生活水平,缩小其与社会平均水平的差距,增加残疾人家庭的收入,才能让残疾人共享发展成果,进而提升残疾人的幸福感和获得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