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阅读机
2025-10-15
星期三
当前报纸名称:江海晚报

“把红色种子种在心里”活动 青少年作品选登

日期:11-20
字号:
版面:第A05版:专版       上一篇    下一篇

主办单位:南通市委党史办 赞助单位:南通农村商业银行

党史教育基地是革命传统与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资源。今年,南通市委党史办发起“把红色种子种在心里”党史教育基地打卡作品征集活动,吸引全市广大青少年积极参与。本报选登部分佳作,以文字为载体,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让红色精神在新时代绽放璀璨光芒!

参观红十四军纪念馆有感

今年暑假,我有幸参观了如皋的中国工农红军第十四军纪念馆。纪念馆的大门在阳光下熠熠生辉,显得雄伟壮丽。步入纪念馆,红十四军指挥员的群雕和军旗、游击区域图映入眼帘,让我感受到那段革命历史的庄重与伟大。

在工作人员的带领下,我了解到红十四军是江苏省内唯一的一支中央红军,历经大小战斗近百次,沉重打击了反动势力,为革命胜利作出了巨大贡献。参观过程中,我被一把锈迹斑斑的手提式机关枪深深吸引,它是红十四军首任军长何昆使用过的武器。此外,何昆军长攻打老户庄的实景图也让我印象深刻,仿佛看到了他英勇战斗的身影。

吃水不忘挖井人。我深感作为新时代少年的责任与担当。我们要铭记历史,缅怀先烈,更要奋发图强,努力学习,用智慧和汗水为祖国的发展贡献力量。只有这样,我们才能让祖国更加繁荣昌盛,让中华民族在世界东方傲然屹立。

南通市紫琅第一小学四(1)班 张灵睿

指导老师 俞婧

参观大生纱厂有感

我和同学们一起参观了大生纱厂,大生纱厂由张謇爷爷于1895年创建,是中国近代工业的摇篮。

我们在大生码头集合,讲解员介绍了纱厂选址的原因——通扬运河交通便利,有利于货物运输,且运河水可用作消防水源。进入厂区,首先映入眼帘的是雄伟壮观的大生钟楼,这是当时南通的4个钟楼之一,已有百余年历史。

接着,我们参观了中共南通独立支部纪念碑,了解了南通第一个党支部的故事,深刻体会到现在的美好生活是革命前辈奋斗而来的。随后,我们进入公事厅,这里是张謇曾经的办公和生活之地,对联“枢机之发动乎天地,衣被所及遍我东南”彰显了他的抱负。展厅中的《厂儆图》漫画描绘了建厂初期的艰辛,让我认识到成功需要坚持与努力。

最后,我们参观了清花车间和南栈原棉仓库等建厂初期的建筑,尽管它们已陈旧斑驳,但仍能感受到百年前的繁华与历史沧桑。这次参观让我学习了近代工业发展历史,感悟到时代发展需要我们努力奋斗。

南通师范学校第二附属小学四(2)班 漆蔡成

指导老师 戴春

访朱理治故居有感

我探访了朱理治的故居。院落里,一棵一百多年的老柿子树枝繁叶茂,守护着朱理治的铜像。

这清末民房风格的院落是朱理治青少年时期曾居住的地方。屋内摆放着朱理治及其家人的照片,讲述着他们的故事。朱理治自幼聪慧,为了寻找救国救民的真理,高二时考入清华大学经济系,次年就加入中国共产党。

展室里介绍了朱理治的生平及工作情况,展示了他筚路蓝缕的革命生涯。我了解到,他在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开辟中原抗日根据地等方面都功不可没。特别是在抗战期间,他担任陕甘宁边区银行行长,以专业优势稳定了金融秩序,为新中国外汇管理体制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走出故居,我久久不能平静。朱理治从小立志救国,最终成为一位令人敬仰的革命家。院子里的柿子树似乎在无声地告诉我:要学习朱理治,不坠凌云志,为实现理想和抱负努力奋斗。

这次探访让我深刻感受到了朱理治的革命精神力量,它将激励我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勇往直前。

南通市通州区通州小学五(4)班 刘希尧

指导老师 卫雄华

红色南通行

今年暑假,我参加了“把红色种子种在心里”的南通党史教育基地研学活动。

我们的第一站是通东革命纪念馆,展厅里丰富的展品如同历史教科书,让我仿佛置身于革命年代。博物馆讲解员热情介绍了刘瑞龙等英雄人物的事迹,让我深受感动。接着,我们来到海门烈士陵园,这里庄严肃穆,我们默默鞠躬致敬。站在烈士墓前,我暗下决心,要好好学习,成为有用之才。

我们还参观了刘瑞龙同志故居、南通地方史展馆和南通革命纪念馆等红色场馆。每到一处,我们都认真聆听讲解,深刻感受红色文化的魅力。活动中,我们还通过盖章的方式记录下每一个足迹,这不仅是对活动的纪念,更是成长的见证。

这次研学活动让我增长了知识,更深刻理解了红色文化的意义。南通的红色历史是我心中永恒的精神财富,将激励我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不断进取,勇往直前!

南通市崇川学校五年级(3)班 张景炫

指导老师 费梁

探寻红色足迹 投身强国建设

在迎接新中国成立75周年之际,我和小伙伴们踏上了“寻访南通红色足迹”之旅。

南通这块热土上散布着300多处革命遗址,是党光荣奋斗的伟大见证。我们首先来到南通地方史展馆,了解了南通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百年奋斗历程。接着,我们前往中国工农红军第十四军纪念馆,馆内庄严肃穆,烈士遗物、史料、模拟实景生动再现了红十四军浴血奋斗的壮烈场面。

随后,我们参观了多处烈士陵园,这里埋葬着无数革命先烈,他们的故事感动着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

这次红色之旅不仅是一次对历史的回顾,更是一次心灵的洗礼和奋斗的启迪。经过这次红色文化的洗礼,我深刻领悟到: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我们要传承革命先烈锲而不舍、百折不挠的精神,将他们的家国情怀融入个人成长中。在学习和生活中践行初心使命,争当时代先锋,为祖国早日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贡献力量。

南通师范学校第一附属小学六(8)班 袁嘉乐

指导老师 陆云

寻红色印记 做追梦少年

在中华大地上,革命先烈用鲜血和生命铸就了不朽的丰碑。作为新时代的少年,我有幸寻访了中国共产党南通独立支部纪念地——大生纱厂。

1895年,张謇在南通唐闸建大生纱厂,之后又创办了纺织专门学校,吸引了许多青年才俊。其中,邱会培在纺织学校毕业后进入大生纱厂,并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后发展了5名党员。1926年春,南通第一个党组织——中国共产党南通独立支部在此成立,邱会培担任书记。在革命战争年代,大生纱厂涌现出大批共产党员和积极分子,为南通革命斗争胜利作出了杰出贡献。

站在纪念碑前,我深感英烈们的伟大和勇气。铭记历史,是为了更好地前行。我要学习先辈们的坚定信念和百折不挠的精神,让它们成为我成长道路上的指引灯塔。我将努力学习科学知识,积极参与社会实践,通过志愿服务、科技创新等活动,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为社会的发展贡献青春力量。

南通市第一初级中学初一(1)班 顾沐瑱

指导老师 刘红兰

追寻光的足迹 致敬心中的英雄

在父母的带领下,我来到南通烈士陵园,缅怀为了新中国诞生而牺牲的英雄们。

穿过松柏夹道的主干路来到纪念广场,革命烈士纪念碑如一柄利剑直指天空,碑下巨幅黑色大理石板正面刻着“革命烈士永垂不朽”,背面则镌刻着528位烈士的姓名。

走进南通革命纪念馆,现代声光电技术复原的历史场景让我仿佛重回那段风起云涌的岁月。丰富的历史文物、文献资料,生动再现了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南通人民英勇斗争的光辉事迹。浮雕上烈士们视死如归、从容就义的形象,让我深受触动。

青山埋忠骨,碧血染红旗。这些英雄们用他们的生命和鲜血换来了我们今天的和平与安宁。他们的精神永远值得我们学习和传承。这次参观让我深刻认识到,英雄的力量是指引我们前行的明灯。在未来的成长道路上,我将以这些英雄为榜样,努力学习,积极进取,用自己的双手为这个世界创造更多的美好!

南通市田家炳初级中学初一(41)班 闻天一

指导老师 赵婷

红色种子在发芽

暑假期间,我打卡了刘瑞龙故居,感受了革命先辈的崇高精神。

刘瑞龙故居是一个低矮紧凑的小型四合院,分为前厅、天井、正堂、纪念馆四个部分。纪念馆里,展示了刘瑞龙60年间不同时期革命活动的照片及介绍。我了解到,他虽家境贫困,但坚持学习,考上师范学校后加入中国共产党,为抗日民族事业、全国解放事业及新中国的建设作出了卓越贡献。

正堂中摆放着刘瑞龙少年时代的书桌和煤油灯,这让我深切感受到他当年在艰苦条件下仍然坚持挑灯夜战、刻苦学习的精神。小院天井内种着一棵蜡梅,也让我联想到他不畏困难、勇于奋斗的高贵品质。

参观结束后,我内心激情澎湃。刘瑞龙等老一辈革命家的奋力拼搏、无私奉献,为我们换来了今天的美好生活。作为新时代的少年,我应该向他们学习,学习他们真挚的爱国情感,学习他们为人民艰苦奋斗的精神。我将以他们为榜样,将崇拜之情转化为学习的动力,立志成为对国家、对社会有用的人。

南通师范学校第一附属小学五(10)班 耿骁煜

指导老师 殷晓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