舅公的钱包在我看来,大概更像是一个装饰品。因为无论是庆生、聚会,还是只是和朋友们一起吃饭,他总是慷慨解囊,花费数百甚至数千元。毕竟这是他自己的钱,而且作为长辈,他的这种行为也从未引起他人的非议。
节假日,舅公多半是要做东的。亲戚朋友聚得齐也罢,缺几个也罢,他总要订上个四五桌,宁可宽宽松松地坐,也不愿人挤人。假若不是别人都劝他“挤一挤热闹”,他往往还想要再加上一桌。有人陪着他喝,他能一桌一桌地喝过去。
若是舅公的朋友们找他借钱,只要舅公可以拿得出来,他是一定不会找借口推脱的,也不要对方做什么保证。若对方坚持留个借条,那自然是很好的,但舅公不要求,甚至不在乎对方什么时候还钱。因为舅公的仗义,有的“朋友”是一直还不上钱的,甚至已经闭口不谈,仿佛没有找他借过一般。舅公倒也不恼,只是安静听完亲戚们对他这种行事风格的反对,表面上点点头,说着“人老了哦,确实要长个心眼呀!下次注意了。”下一次,依然把钱第一时间借给需要的人。
舅公家就在我的大学附近,我打车去舅公家玩,与其说玩,不如说是去陪陪长辈们聊天。舅公是极开心的,一边说着“打车过来可不便宜”,一边打开他的钱包,掏出几百块钱递给我:“让你来玩可不能让你花钱啊!”我可不敢收,舅公却坚持要我拿着,最后只好无奈谢过了收着。舅公又开始思量着带我去吃什么才好,即使我说“什么都可以啦,没有什么不喜欢吃的”,舅公还是会请我吃诸如“豪华版”年轻人套餐,反正肉多的那份一定推给我吃,甚至连舅公自己套餐里面的肉也要分我尝尝,一边说着“预制菜怕是吃多了不好”,一边不忘温和地提醒我“要吃饱哦”。
舅公对亲人什么时候都“大手大脚”,但这绝不是说我的舅公多么有钱,亦或是挥金如土,他对自己是极其节俭的。舅公用的手机还是多年前的那一款,屏幕修了一次又一次,一直不舍得换新的。雨天、大热天,宁可走几个小时去某地,也不会花钱打车去,他说:“走走好啊,不仅没有花钱,还锻炼了身体!”
他对晚辈们尤其大方,去某处旅游回来就会带回各种各样的礼物送给我们;过年发的压岁钱是所有长辈中数额最大的,没有成年的、刚成年的、已经工作的,只要是舅公的晚辈,都有一份红包。那红包壳子虽普通,但每一份都独一无二。因为舅公会亲自在红包的背面写上对应的晚辈的名字,以及祝福的话,最后再附上舅公和舅婆的名字,字里行间流露的爱,都是相同的。
所以,我若是不赞同舅公的金钱观,说明我没有他那视钱财为身外之物的洒脱;我若是赞同吧,又有人暗劝舅公不要花那些不必要的钱,应当将钱用在有用的地方!我还是不做评价了罢,无论舅公的金钱观如何,他的本性里都有着作为长者的慷慨之爱,以及自己的朴素节俭之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