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新勇
时令已近白露,天气依然爽热。午后的天空澄澈如洗,阳光慷慨地洒向大地,若不是带着创作任务,出去看看秋老虎盘踞的乡村是什么景象,断然不敢出门。出了城市,喧嚣被甩在身后。乡间的景致,美得不可方物,仿佛大自然在这个时节倾注了全部的心血。路旁的连片种植的大豆田里,豆荚饱满得快要炸裂开来。有的种植户急着采收青豆荚,腾了土,赶种别的农作物;有的则耐着性子等豆荚枯黄,盼个更好的价钱。高粱顶着硕大的大红大紫的脑瓜儿;水稻田青绿,还需要两个月才会迎来丰收。
转过一个弯,或爬了半棵树,或攀了半堵墙的丝瓜闯入眼帘。它们已过了旺季,接近收头,像个不管不顾甚至肆无忌惮的中年人,少了规矩和矜持,多了随性和率真,黄花开得恣肆,嫩丝瓜也模样不整,生长的位置更是无拘无束。
最惊艳的当数扁豆。它们把红色、紫色及这两种颜色交融的斑斓色彩铺陈到极致,成串的花朵一束束缀在厚实的藤蔓和叶片间。待天气继续转凉,它们的花期和果期便会迎来鼎盛,就这么热热闹闹地贯穿整个秋天。
不远处,顶着稀疏穗子的几十杆芦稷在风中轻摆。它们有竹的身姿,却甜蜜如蔗,实在是江海平原上的一道天然甜品。同行的伙伴儿说,儿时他们不喜欢吃自家的芦稷,偏偏要偷邻居家的;邻居家的小孩又来偷他们家的。不多,每次一根。其实哪里算偷,仿佛这些芦稷就是种来给别人家的小孩解馋的,不“偷”没有趣味,不“偷”不甜。
穿过这片自然馈赠的田园,我来到了东海镇东安镇村,这里可算作东疆村镇的一个缩影。这里是宜居宜业和美乡村片区建设现场,农业合作社的收购点正在忙碌。上午刚接了一卡车从新疆发来的金瓜。这个位于东海镇北部的纯农业村,是片区建设中的重点村,面对现代工业化进程,如果缺少规划和经营,直接被时代远远甩在身后。村干部告诉我,随着大部分青壮劳动力外出经商务工,全村有三分之一耕地转包给了外地人。由于不少是窑业取土后的低洼地,每亩年租金不过一二百元,前些年不少耕地成了荒地或半荒地。
转机发生在2019年。村里流转十个小组的村民土地,近两百户农户投股近五百亩土地,创办了农业专业合作社。据了解,该村目前有两千亩左右土地发包在外,年租金收入超百万元,村集体管理费收入二十多万元。
数字是枯燥的,但走在村中,却能真切感受到变化。群众得到实惠,年轻人外出务工,老年人在家有补助和分红,经济收入增加,干群关系也融洽。河道纵横交错,河水清得能看见水底的水草,每一条河两岸都绿树成行。水边的荻花,白色花穗在风中摇曳,景致十分动人。道路全都硬化成了平整的水泥路,路旁立着太阳能路灯——这些细节无声地诉说着乡村的现代化进程。
我采访了三位村干部,一位中年男性、两位青年女性——如今村里的女干部已比男干部多了。那中年男子面有风霜之色,两个青年女子眉目间藏着果断和干练:“如今的村干部,不好当。”
这话不虚。从相处交谈中,从看他们处理事务时,从路上遇到老百姓与他们熟稔打招呼、拉家常的情景里,都能发现如今的村干部早非旧时催粮派款之辈,他们得练就百般武艺,一人恨不得掰成几人用。村干部得精通电脑表格,将千百农户的信息一一敲进发光的屏幕,数据如流水,要梳理得条理分明,上报下达,不容半点差池。村干部又要会说群众语言,东家婆媳拌嘴,西家田地界碑挪了位置,都要他们排解。那中年男子笑道:“有时竟如包公断案,须得明察秋毫。”两个青年女子补充道:“女人家心思细,处理这些事反倒更占优势。”她们说话时眼睛亮着,显然经历过不少这般琐碎而紧要的调解。产业振兴更是重中之重,他们要引导村民种什么、养什么,又要帮着找销路。电商直播兴起,那两个青年女子便对着手机镜头推销本地特产,言语伶俐不输城里网红。而那中年男子,则钻研农业技术成了半个土专家,何时施肥、何时除虫,都能说得头头是道。在丰利村,他们还从一位老太太那里发掘出传统手工艺虎头鞋的制作工艺,建立了虎头鞋文化展示馆,成功申请了非遗项目,通过增加传承人、扩大生产规模,让滨海小村的一双双精美的虎头鞋,走向了全国舞台。
归纳三位村干部的意思,如今要服务好乡村,非得有“针线功夫”不可。针要细,能穿入千家万户的细微处;线要长,能连接政策与民生、传统与现代。我们笑称他们像是“千手观音”,他们也笑起来,连说不敢当。带队的乡干部说:“群众的诉求最真切,就看这些干部能不能为大家办好事、办实事,带来实打实的好处!”
在一户农舍前面,一位老农告诉我:“土地流转出去了,平时在合作社打工,年底还有分红。”他抱着个泡着菊花茶的玻璃水壶,笑容里满是知足。“女儿在城里上班,说要接我们去住,我们倒舍不得这乡下了。”
“除了能挣到一笔钱,还有,”他的老伴儿接过话头,“乡下空气清新,瓜果蔬菜也新鲜,一早一晚出去散步,四处敞亮开阔。”他们的孩子打算退休以后也回来住。
老先生却告诉我,到那个时候,他们都八九十岁了,反倒会选择进城。“年纪大了住城里,最大的好处是刚打完120,救护车就已经开进了小区。”我们都替他说像他这么健康肯定用不上,他却乐观地笑起来:“谁不会老呢?老了都一个样。”
夕阳西下,我们踏上返程的路。后视镜里的乡村渐渐成了剪影,而那幅九月乡间的画卷却深印脑海。这片土地上,传统与现代交织,自然与人文共舞。车窗外的风清凉出秋天该有的样子,风里仿佛还带着扁豆花香,给人感觉秋天真是一步步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