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阅读机
2025-10-09
星期四
当前报纸名称:南通日报

童年的味道

日期:09-18
字号:
版面:第A05版:江海文学       上一篇    下一篇

□陈凤兰

童年的很多认知,常常经不起长大后的重新解构。

诸如我们很喜欢的很多童年的味道,在多年后用科学的角度重读解读,往往就有一个我们不愿接受的真相。

小时候的冬天很冷,滴水成冰。如若遇到一个晴天,出了太阳,妈妈便四处张望着,找个没有任何遮挡的地方,用绳子拴在粗壮的树干上,然后扛出板结的冷飕飕的被子。那些盖了一冬又一冬的旧被子,曾经鲜艳的花红叶绿已经淡退了许多,最关键的是靠着肌肤有种说不出凉意。被子晒到下午,妈妈会抽出一根胡桑条棍使劲地抽打被子,“噗噗”有声。“膨开了才好。”妈妈一边抽,一边自言自语。等到晚上,我们拥簇着被头,把身子努力埋进被窝,一种说不出的暖意涌上心头。用力嗅一嗅,一股淡淡的焦香味似有似无。这就是阳光的味道吧,我心里记住了这种温暖。直到长大后才知道,原来那是螨虫被杀死后尸体的焦味。

也常回忆起小时候下雨后的情景,“啪啪”的雨点砸在门前的场地上,土烟“簌簌”四起。粮食收拢归仓了,鸭子鸡儿也回窝了,田地里的农人缩着脖子坑着头拼命往家跑。我们孩童站在门前,看雨帘如注,万木静默。这时,用力嗅一嗅,一种说不出的土腥味若有若无。我一直好奇是池塘里的鱼腥味,还是受潮后爬出的蚯蚓散发的味道。等长大了才知道,原来那是放线菌作的祟。在冬天干燥的日子里,放线菌会停止菌丝生长,转而产生大量繁殖用的孢子。在天气转暖后,这些孢子被上升的湿润空气带到空中,附着在雨后空气里的湿气上形成气溶胶,进而被人们闻到,这就是我们所说的“泥土味”。

我最喜欢土灶烧饭时那种柴火味,有人说那是家人爱的味道。中午放学,跑了三四里才到家的我已经是饥肠辘辘,前胸贴着后背呀。烟气缭绕中,有肺心病的爷爷用毛巾蒙着口鼻,正在灶上灶下“呼哧呼哧”地忙乎着。掀开锅盖一股米香扑鼻而来,盛上一大碗白米饭,爷爷的红烧“素鸡”(一种豆制品)也端上了方桌。等一家子都坐下来,炖的面糊,蒸的鸡蛋羹也相继上桌,一种说不出的菜香也定格在童年的记忆中。长大了才知道,那叫“锅气”,由油脂、酱汁、食物的水分经过铁锅高温而蒸发出气体,在半圆弧的环境中,经过气压形成气流,食物在炒制时吸收附带出来的味道。

其实,“见山还是山”也许就是最好。正如李汉荣的爸爸用三米井绳打捞起完整的月亮和精神的美学,而美国航天局却跑了三十万公里,获得了一块冰冷的石头。误会与科学其实并不矛盾,只是你用诗意的审美的眼光去误会这个世界,也许比你用科学的手术刀去解剖这个世界更浪漫。

也许我们回忆的不是那个误会与错误,而是我们再也回不去的童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