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阅读机
2025-10-09
星期四
当前报纸名称:南通日报

中频电刺激技术给患者带来福音

日期:09-18
字号:
版面:第A04版:卫生健康       上一篇    下一篇

“以前肚子胀得像鼓,吃不下也排不出,做了几次中频电刺激,终于能顺畅排便了!”68岁的王奶奶握着海安市人民医院医护人员的手,难掩激动。而42岁的许先生也有同样的感慨,他两次因急性胰腺炎住院,第二次治疗正是中频电刺激帮他缓解了不适,加速了康复。如今,这项无创、舒适的治疗技术,正成为消化内科临床治疗的“新利器”,为众多胃肠疾病患者带来福音。

今年8月,许先生因“突发上腹痛伴呕吐3天”紧急进入海安市人民医院治疗。经全腹部CT平扫和血淀粉酶检测,被确诊为急性胰腺炎,这是他因胰腺炎发作再次入院。住院初期,许先生不仅腹痛明显,还被持续的腹胀折磨得坐卧难安——胃肠动力紊乱导致消化功能停滞。

“急性胰腺炎患者常因炎症刺激出现胃肠蠕动减慢,腹胀不仅影响舒适度,还可能延缓病情恢复。”接诊的消化内科主任马林介绍,考虑到许先生是再次发作,团队决定采用中频电刺激作为辅助治疗手段。医护人员将电极片准确粘贴在双上肢内关穴和双下肢足三里穴——这两个穴位是消化系统疾病治疗的常用穴位,通过精准定位更好地发挥刺激效果。

“刚开始有点轻微的酥麻感,后来就习惯了,30分钟的治疗时间里听着轻音乐,一点都不难受。”许先生回忆,首次治疗后就明显感觉腹胀减轻了一些;连续治疗几天后,原本减弱的肠鸣音逐渐恢复正常,肛门也开始顺利排气排便。治疗过程中,医护人员还根据他的耐受情况,逐步增加治疗强度,既保证疗效,又避免不适。

随着中频电刺激的持续介入,许先生的恢复速度明显加快:8月25日,顺利拔除胃管,从禁食过渡到无脂流质;8月28日,能正常进食半流质食物,腹胀症状消失。

出院时,他欣慰地说,因为有了这个“无痛治病”技术的加持,这一次的治疗体验感好了许多。

与许先生的急性病不同,68岁的王奶奶则被慢性便秘困扰了5年多。“最严重的时候,3到5天才排便一次,每次都要靠泻药,用完又拉肚子,肚子又胀又痛,整个人没精神。”王奶奶说,她试过调整饮食、运动锻炼,甚至长期服用通便药物,但便秘问题反复出现,老人因此还出现了焦虑和失眠。

上月,王奶奶来到海安市人民医院消化科就诊,胃肠电图检查提示“胃肠节律紊乱、结肠动力不足”。主治医师薛小春详细评估后,建议她尝试中频电刺激治疗。“慢性便秘很多时候是肠道‘动力不足’导致的,中频电刺激能通过体表穴位释放温和的电信号,像‘唤醒’休眠的肠道一样,促进胃肠电节律恢复正常,改善蠕动功能。”薛小春解释道。

“第一次治疗后第二天,我就有了便意,虽然还是有点费力,但没靠泻药就排出来了!”王奶奶说。坚持治疗两周后,她的排便频率恢复到每天一次,腹胀、腹痛的症状完全消失,食欲也回来了,睡眠质量明显改善,整个人的精神状态焕然一新。

“以前总觉得治病要么吃药要么打针,没想到贴两片电极片也能治病,还没有副作用,太方便了!”王奶奶现在每周定期来做治疗,还主动向身边有便秘困扰的老姐妹推荐这项技术。

“中频电刺激之所以能在消化内科广泛应用,核心在于它的无创、安全、高效的特性。”海安市人民医院院长、消化内科学科带头人、主任医师吉华亮介绍,这项技术是通过仪器产生包含中频载波和低频调幅的脉冲信号,既能缓解内脏痛,又能促进胃肠动力,对多种消化疾病都有显著疗效。

“未来我们还会继续优化治疗方案,根据不同患者的病情和体质制定个性化方案,让这项技术帮助更多消化疾病患者摆脱病痛,重拾健康生活。”吉华亮表示。

·薛小春 朱颖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