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阅读机
2025-10-09
星期四
当前报纸名称:南通日报

阅读的“三心六艺”

日期:09-16
字号:
版面:第A07版:阅 读       上一篇    下一篇

□陈震

阅读的“三心六艺”指每个人的阅读都要努力做到有敬畏心、挚爱心和智慧心,同时,还要切实掌握问、思、写、议、乐、行的技能。

敬畏心指对展现在自己面前的书籍世界心存敬畏,既敬重又畏惧。这是阅读者发自内心的本能与潜意识。敬畏心应是平常心。“敬人者,非敬人也,自敬也。”(《说苑·敬慎》)由是,阅读者戒慎敬肃,敬谨处事,没有丝毫怠慢。

挚爱心指对展现在自己面前的书籍世界心怀挚爱。这是阅读者发自内心的真诚、深厚、纯粹之爱。挚爱心就是平等心。“人生是花,而爱是花的蜜。”(雨果)阅读者借此超越表面喜欢,生发触及灵魂深处的爱。

智慧心指对展现在自己面前的书籍世界心生智慧。这是阅读者发自内心的涉及方向的智能聪慧。智慧心即是平和心。列夫·托尔斯泰说过:“没有智慧的头脑,就像没有蜡烛的灯笼。”由此,阅读者与作者作品相遇,达至相向相生相和。

面对书籍世界,敬畏导向尊重,让读者尊重作者、尊重作品;挚爱走向和合,让读者与作者和合、与作品和合;智慧朝向理解,让读者理解作者、理解作品。有敬畏才能怀挚爱,有挚爱才能生智慧。敬畏、挚爱、智慧三合一,就能产生三生万物的奇特效果。

有敬畏心、挚爱心和智慧心,还需要切实掌握问、思、写、议、乐、行的技能,才能转化为强大的阅读力,从而保障生存,促进发展,读以修为,提升境界。

一问。《论语》记载孔子:“子入太庙,每事问。”孔子在回答子贡提问孔文子凭什么谥他为“文”时回答说:“敏而好学,不耻下问。”可见问的重要性、必要性。爱因斯坦说过:“我没有什么特别的才能,不过喜欢寻根刨底地追究问题罢了。”凡事首先问一个为什么,读书首先问一个为什么,这是阅读的“规定动作”,也是阅读的“必答题”。“为什么”是打开书籍世界的一把金钥匙,只有就书籍就作者不断提问、追问、诘问,才能使阅读神清目明,扬帆远行。如朱熹所说的那样:“读书无疑者须教有疑,有疑者却要无疑,到这里方是长进。”

二思。“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论语·为政》)这是孔子关于思的重要论述,流传至今,影响深远。孟子说:“心之官则思,思则得之,不思则不得也。”(《孟子·告子上》)“圣人千虑,必有一失;愚人千虑,必有一得。”(《晏子春秋·内篇杂下》)“读书而不思考,等于吃饭而不消化。”(波尔克)思考的重要性、必要性由此可见一斑。思考为什么如此重要,巴尔扎克给出的答案是:“一个能思想的人,才真是一个力量无边的人。”(《论艺术家》)思考使人深刻。阅读之思更多是一种反思,只有将自己汇入书籍的世界,思考才能切近而有效。从“问”开始的阅读旅程,要有“思”的加持,“问”才能落到实处,缘问而思,以思追问,问思相谐,阅读才能渐入佳境。

三写。写是心与笔的交流,是新我与旧我的对话,是思想的梳理、辨析、反思与视觉化的过程。书的文字学本义就是写、记载。不动笔墨不读书。这里的写,既指记录之写,又指写作之写。前者体现在随时将问题、思考记录在案,便于查找,利于反思,因为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后者指从书籍的世界出发,以自己的眼光写出自己的感受,我手写我思,我手写我心。司汤达的格言是“每天要动笔”。贝多芬说,我的格言始终是:没有一天不动笔;如果我有时候让艺术之神瞌睡,也只是为了要使它醒了以后更兴奋。清人唐彪认为,学人只喜多读文章,不喜多做文章;不知多读乃借人之工夫,多做乃切实求己工夫,其益相去远也。

四议。阅读需要独处,也需要群聚,需要自己读,也需要大家读,更需要一起议。微信群给了我们前所未有的便利,只要有信号,我们随时随地都可以跟家人、跟朋友、跟同事、跟师生议论对共读书的理解、认识、收获与评价。这种泛在的隔空交流最大化地分享各自的心得,从而对共同面对的书籍世界拥有新的体认。在这一过程中,“争辩或讨论的目标不应该是胜利,而应该是进步”(法·儒贝尔)。同时,这里的议,既指共同参与者的观点表述,也指个人内心独白式的评论。

五乐。“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论语》开篇第一句话就点明了读书学习是快乐的事。在《雍也》篇更是以“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深刻地阐述了乐对于读书及一切学问、事业无可替代的重要性。至乐无如读书。由是,陶渊明才“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这种快乐关乎所有的读书人,无论他(她)读在何时,身在何方。如同清人沈德潜的诗句:“读书随处有真乐,况入名山深复深。”

六行。“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陆游)“士虽有学,而行为本焉。”(墨子)“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礼记·中庸》)萧伯纳说过,行动是通往知识的唯一道路。爱默生认为,没有行动,思想决不能成熟为真理。问、思、写、议、乐最后要通过行来达成。行,是读书的终点,也是新的起点。问、思、写、议、乐、行是读书的技能,也是方法。达尔文说过,世界上最有价值的知识是关于方法的知识。爱因斯坦那个著名的公式W=X+Y+Z,成功=艰苦的劳动+正确的方法+少说空话,深刻揭示了正确的方法的重要性。

如果,我们真正读以为己,有敬畏心、挚爱心和智慧心,又能切实运用问、思、写、议、乐、行的技能与方法,那么,在把握阅读的适时、适地、适人与适书的前提下,就一定能读以修为,提升境界。如同朱永新先生所说的那样,一个人的阅读史就是他的精神发育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