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阅读机
2025-10-09
星期四
当前报纸名称:南通日报

大树的命运

日期:09-16
字号:
版面:第A06版:民间写真       上一篇    下一篇

□朱霁云

对绿色生命的情有独钟,似乎与生俱来,我的“情窦”开窍于绿树,我的审美始于绿树,从我知事便敬畏和钟情于一切绿树。它们春的葳蕤、夏的繁茂、秋的尔雅、冬的娴静,尽收眼底,令我心动。而浸染沧桑之绿的树,我岂止欣赏,更多的是敬重、敬畏。它们是一地悠久的见证、文明的标志、独到的风景、生命的搏动。那叶、那枝、那果,那形、那色、那姿,凝聚天地之精华、日月之光辉、人文之脉搏。它们的所在,便有诗歌、便有密语、便有吟唱。

因之,城市拆迁改造中的大树,总牵着我的目光、系着我的关注、结着我的情缘。我可以勾画出这些年在岁月的流逝中,人们对那些大树漠然——关切——敬爱的轨迹。

原如皋中学饭堂、老关帝庙前,有两棵百年银杏,20世纪60年代我在如中上学时,就已斑驳虬结、高耸天际了。1995年,如皋市区经历了改革开放以来第一次大规模的拆迁改造。当时我在市委办公室工作,正在牵头起草“打通海阳北路,改造建设北大门”的有关报告。我虽多番努力,那两棵古银杏终究灰飞烟灭。过去时日越久,想起越是心痛。旧话重提,无意追责什么人,只是窥见时代抛下的见识和观念的无形之罩,曾经让我们愚昧,例如消失的大树,例如我们的古钟楼在众人的鼓号中被通力推倒。既然我们已经聪明起来,便不能重蹈覆辙。

时过6年,内外城河整治及两岸改造拉开序幕。当时的市棉麻公司位于现安定广场西南边,“县委诞生地”纪念碑所在的广场周围,列入拆迁规划。

其时我在市人事局工作,去棉麻公司办事时,见他们正忙于把院子里的树木挖走,有一棵铺天盖地的巨大雪松也要搬挖。我看在眼里,心生焦虑。晚上开拆迁动员大会,我在会场上找到当时的分管领导,说:“棉麻公司的大雪松,全市没有比它更大更老的,修路砌楼容易,百年大树长成不易,哪怕规划稍作调整,请您千方百计保留下来!”

他没有犹豫,当即说:“应该应该!好在你提醒。”随即在会场叫来棉麻公司经理,说:“小树可以搬走,雪松不能动,由市里来处理。”并要他们用木栅栏围好。同时,要求规划部门保护雪松。此后,规划部门在道路划线时,特意避开了雪松,让它位于广场边上,并对根部做了维护。

现在,这棵古老的雪松根深叶茂、冠盖如云,终年苍翠、生机勃发,枝叶铭记着决策者的明智、躯干汇交着观念的前行。

保护大树名木,国内外都有典范,演绎了许多修路让树、建房让树的故事,这些也逐步在我们这里演绎成事实。雪松故事的四年以后,“全面建设绿色如皋,全力打造生态家园”深入人心,市有关部门联合调查并公布了我市73株百年古树,重视保护大树古树,成为领导、部门和全社会的共识和自觉。在这样的氛围中,我无需再为大树的保护去找领导鼓与呼,只须欣然观赏着一处处被保护下来的大树古树,体悟着它们赋予人类的温馨和遐想。

如师门前的马路,为10株古龙柏“瘦身”;门前东南角,一处两棵大冬青、一处两棵古槐树,道路为它们让出一席之地,根部石围宁可凸在路道。集贤桥北河边两侧和通城桥南侧,两大片几十年的水杉林,没有因为它们与近旁树种的不一致而被砍伐,完整地得到保护、水杉林傲然排列,蔚为壮观,春夏苍翠,秋冬金黄,风景那边独好。颐园小区南大门,为百年银杏让出了道路,为病危的老树搭架维护、输液滋养。泰华大酒店背后停车场的一棵大银杏,车位为它让开,虽然看起来孤独,但是蓬勃。曾经破败的海月寺内,两棵百年银杏生机盎然,一片葱茏。健康桥南侧,新修的三岔路,为几棵大树留下了一片天地……

绿树与时代共处,与人性共存。它们是有灵性的,是有记忆的。在毁林造田的年代,它们无端罹难;在“读书无用”“知识越多越反动”的年代,它们同样承受漠视。春回大地,它们和人们一起身心起舞;在城市化的进程中,它们伴随绿色环保观念从懵懂到觉醒再到自觉的步履,走向从容、年轻,走向生机焕发。“古树春风入,阳和力太迟。莫言生意尽,更引万年枝。”时代赋予大树幸运、美满。我为一处又一处的大树在拆迁改造中安然无恙、备受呵护而庆幸喝彩;为一棵又一棵的大树, 给新的城市增光添彩而欢欣鼓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