倒车入库总“卡壳”?辅助泊车功能可以帮忙;跑长途太操心?自适应巡航系统为车主分忧;车道保持辅助、自动紧急制动等助力降低事故风险……近年来,智能网联汽车快速发展,智能辅助驾驶功能不断出新,技术持续迭代。顺应这一趋势,一些车企推出无忧服务等保障措施。不过,相关保障模式仍处于探索阶段,标准和规范有待进一步完善。今年初发布的《关于深化改革加强监管促进新能源车险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提出,要统筹保险行业力量,全面系统研究智能驾驶、车型快速迭代等对车险经营的中长期影响,及早谋划转型发展。为新兴产业发展及时补短板,金融服务才能在新旧动能转换中不断找到增长点。需求牵引供给,车主、车企的新需求里藏着保险行业的新机遇。前不久一家大型保险公司联合车企、第三方科技公司推出辅助驾驶事故责任判定一体化解决方案,共同构建“数据存证—智能判责—司法鉴定”的标准化判定流程。消除责任认定不清的障碍,能提升理赔服务效率与客户体验,更好保障各方合法权益。金融是技术进步的受益者,也是科技创新的重要参与者、推动者。科技创新的过程、前沿成果的应用往往伴随较大不确定性。有定制化的保险服务分散风险,企业才更有信心加大研发投入,用户也能减少支持新技术、新产品的顾虑,相关产业链的可靠性和竞争力才能不断增强。各种金融工具协同发力,培厚科技创新的土壤,将为一棵棵产业“新苗”长成参天大树提供丰厚滋养。——人民日报《让金融之水滋养产业“新苗”》近日发布的《2025中国海洋发展指数报告》显示,经核实,2024年,新增用海面积比上年增长15.6%,有效保障油气、交通基础设施等重大项目用海需求,海洋空间资源要素保障持续加强;海上风电发电量比上年增长近30%,海洋能源供给能力不断提升。自然资源部、国家发展改革委等部门联合印发的《关于推动海洋能规模化利用的指导意见》提出,聚焦海洋能规模化利用,促进海洋能新技术、新模式发展,推动海洋能与各类海上生产活动融合发展,拓展海洋能应用场景,提高海洋能开发利用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海洋能规模化利用装备亟待迭代升级,海洋能试点工程亟待持续扩大规模,海洋能合作企业需“走出去”、加强开放合作发展。对此,要坚持问题导向,多措并举、标本兼治,为海洋产业升级提供新动能,进一步提升海洋经济发展质量和核心竞争力,助力“双碳”目标,服务生态文明建设。打造创新引擎,促进装备迭代优化。提高海洋能发电经济性,完善装备产业生态。坚持示范引领,推动扩大试点工程。增加和推广海洋能实际应用项目,不断推进重大科技成果转化应用。比如,将海上风电、光伏和波浪能放在同一个海域开发,把发电装置和海洋牧场、海水淡化等结合在一起,形成一批具有代表性的海洋能规模化综合利用示范项目。强化协同发力,拓展国际合作空间。发展海洋能是一项复杂性程度较高的系统工程,需要多方联动、多举措发力。推动跨国联合研发平台建设,聚焦波浪能、潮汐能等核心装备的共性技术开展攻关,通过共享实验数据、联合开展中试项目等方式降低研发成本。——经济日报《海洋能规模化利用前景广阔》衢州的“三头一掌”(“三头”指兔头、鸭头、鱼头,“一掌”指鸭掌)引人垂涎,宁波的苔菜年糕、水磨汤圆让人排起长队,温州鱼饼供不应求……浙江省城市篮球联赛(以下简称“浙BA”)激战正酣,而各参赛城市带来的特色美食同样成为焦点。浙江的创新不限于赛场边的零食小摊,“跟着‘浙BA’游浙江品美食”活动串联起浙江上百个景点和数百家美食店铺。赛场上激烈交锋,赛场下香气四溢。体育赛事正成为展示地方饮食文化的独特窗口,完成从单纯竞技到多元文化体验的转型升级。这种现象背后是体育赛事定位的深刻转变。越来越多的赛事主办方和地方政府意识到,单纯竞技活动只能对特定群体产生吸引力,“体育+”的复合体验才能吸引更广泛的参与群体。各地纷纷拿出自己的招牌美食,实际上是在进行一场别开生面的“味蕾营销”,让观众通过最直接的感官体验记住一座城市,这种体验比任何宣传册都来得深刻。体育赛事与地方美食的结合,体现了群众体育的本质回归——体育不仅是竞争与较量,更是交流与共享。在“浙BA”普陀队的主场,嘉兴球迷远道而来,不仅能感受到赛场内的激烈比拼,还能在场外体验到东道主的热情:他们凭球赛门票和身份证,就能免费领取一只现烤的普陀梭子蟹。当然,要实现体育赛事与美食的完美融合,还需要更多探索创新。如何避免同质化竞争,如何保持食品质量与安全,如何让美食展示与赛事本身相得益彰而非互相干扰,这些都是需要持续思考的问题。但无论如何,体育与美食的结合,正打开一扇新的窗口。当比赛的哨声与美食的香气交织在一起,群众体育赛事将变得更加丰富多彩、有滋有味。——光明日报《从“浙BA”看赛事经济的“味蕾转向”》加油卡本是方便车主预消费的支付工具,却被不法分子异化为套票逃税、洗钱套现的工具。半月谈记者调查发现,一些“卡贩子”公然在加油站摆摊设点,或通过线上社群低价兜售加油卡,形成一条庞大的灰色产业链。这不禁让人惊呼:加油卡,何以“跑偏”至此?近年来,炼化企业集中地、区域交通枢纽等成为“套票重灾区”,且屡禁不止。究其原因,一是违法行为隐蔽性强。大宗加油预付卡使用无须记名、流通便捷,企业可借物流运输等名义大量购卡,虚构成本避税,再将油卡交由下游“中介”分销,实现资金回笼。整个过程票据齐全,但“票货分离”,且集中购买、分散使用,因此很难查证。二是全链条监管存在漏洞。违法套现治理涉及油企、税务、公安、商务委等多个责任主体,从侦查、取证到认定的治理全链条上存在诸多堵点,难以形成合力。比如,油卡线上购买、全国使用,给监管造成难度;再比如,一些油企“重售卡、轻管卡”,虽然按相关要求加油卡需关联使用企业、车辆信息,但在执行环节,却并未严格进行“卡—车—人”一致性核验,导致源头防控失效,有的油企甚至“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为了“做大”销售额而包庇犯罪行为。因此,要斩断这条灰色产业链,需多管齐下。首先,监管部门要“堵后门”。加强发卡、用卡环节的监管,整合税务、公安、金融、商务等部门数据,利用技术手段追踪异常交易,严厉打击虚开发票、非法套现等行为。其次,加油站需“把前门”。严格落实实名购卡、用卡制度,对大宗购卡进行溯源管理,杜绝“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的放任心态。最后,对消费者也要加强宣传教育,让其擦亮眼睛,认清非法套现的本质与危害,通过正规渠道加油,切莫为省小钱而沦为违法套现的帮凶。——广州日报《加油卡岂能成非法套现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