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华
“哥与朱末来信后,弟曾复信,但迄今无回音,甚怅甚念。弟初到申时,可谓潦倒之至,幸赖亲友维持,勉强度过。中途曾与经农译了一本十万字的书,但结果迄今卖不出,因内容不通俗,且稍有毛病故也。三个月的心血,毫无报酬,而反遭大的损失,痛苦实深。所幸弟目下已得一啖饭也。虽所入只二十余元,已不患饥饿矣。自下月初始,每月且汇五元家母,聊作零用……”
1937年8月5日,如皋潮桥(今属如东)籍革命烈士吴亚鲁致信表哥赵楚善,写下上述感人的话语。吴亚鲁于1922年入党,他是南通、徐州两地最早的共产党员之一,历任中共山东省委秘书长、宣传部部长等职。在那封家书中,吴亚鲁还提及初来上海时,未备一件衣物,可见他当时生活是非常简朴,十分艰苦的。
吴亚鲁的朴素生活不是一时的,而是一直的。1933年,叛徒告密,吴亚鲁被捕入狱三年。他当时已经身患多病,包括肺病、胃病、哮喘病。他在狱中只能水泥地作床,盖上一条破旧的毯子入睡。他的哮喘病渐渐加重,但拒绝去找狱医,只是吃些亲友送来的药物。亲朋好友去狱中看望他,无不为他的健康担忧,他倒反过来安慰看望者:“我在这里身体好的,你们放心。”
吴亚鲁对自己很节俭,对同志很大方。如皋市新四军研究会的工作人员讲述过几件相关往事。家人给狱中的吴亚鲁送去好吃的食物,他从不独食,而是分给狱友们共享。有一回,家人送12元钱给他,希望他改善改善狱中的生活,他又毫不犹豫地将钱分给了狱友们。经柳亚子等人帮助,吴亚鲁从狱中被放出来。他进入红色的新知书店工作。有一次,吴亚鲁知道有一位同志因为没钱两天没吃饭了,立刻把身上的外套脱下来给那位同志,让他给当铺换钱买点吃的。那件衣服是他唯一的长衫。
生活上从不讲究,但遇到问题却要深入思考。吴亚鲁的优秀品质,可谓简居深思。他从小就喜欢思考,入党后对于马列主义、抗日思想都有过持久而深入的思考。若要说说具体的例子,不妨谈谈他在书店工作时的故事。彼时,他要翻译和审阅马列主义著作,力求原汁原味。经过一番深入思考后,他三线齐下:查阅英文本《各国书报介绍》以获得新书的序言、章节摘要,作者的政治背景等知识;认真阅读相关类似的著作,摘录其中重要观点,互相比对,避免断章取义,寻找准确的译文;尽量查阅马列主义原著,校对所有引文。身边的工作人员都敬佩吴亚鲁深入思考的决心和高度负责的政治责任心。
1939年6月,年轻的吴亚鲁不幸在平江惨案中遭杀害。他离世多年,但他简居深思的革命事迹,对于当下的党风廉政建设仍有着不可小觑的借鉴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