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玺
解放前,南通固定电话很少,远远不够使用。
南通固定电话始于清宣统三年(1911年),辛亥革命后,通州军政分府始设军用电话10处,此为南通固定电话通信之始。
民国2年(1913年)4月,私营南通大聪电话公司于南通城内柳家巷成立,安装磁石式电话总机100门,城内部分电话用户开通,同时架设芦泾港、天生港、唐家闸电话机各1台。同年6月成立唐家闸电话分汇,设磁石式总机30门。民国4年,大聪电话公司扩充总机100门,并架通南通城至狼山电话线,民国5年,设立狼山分汇。
民国11年,南通至海门商办长途电话线路建成开通。是年,张謇创办南通实业长途电话公司,经营南通、海门、如皋、崇明4县长途电话。
大聪电话公司于民国11年先后成立平潮分汇、金沙分汇,至民国12年总容量达450门;又于民国14年5月设立石港、掘港两个分汇,民国15年8月设立吕四分汇。民国19年唐家闸分汇总机扩容增至54门。
民国23年3月,江苏省建设厅筹建南通、如皋等12个县长途电话,架设镇江——扬州——南通电话干线,线路由镇江经江都、泰兴至如皋达南通,成为江苏省长江以北地区东西之间的联系线,并在沿途各县设立长途电话交换所,9月1日南通长途电话交换所正式开通。12月底南通至陆洪闸、军山、西亭、骑岸镇等33个乡镇开通电话。
至民国26年底,南通大聪电话公司已于17处市、乡架通电话,与苏、浙、皖各埠接通长途电话,用户近500户。
民国27年3月日军侵占南通城,大聪电话公司的电话线路被拆除,部分局、分汇被关闭,公司被迫歇业。民国29年逐步恢复了天生港等分汇。民国33年后,经多次扩容,至民国35年,交换机容量才达到900门。
1949年2月南通城解放,电话业务逐步恢复,但那时的普及率极低,能用上电话的人少之又少。
1951年9月,南通市邮电局市话交换机扩建工程开通,容量为200门,区内各县乡镇局、所相继成立。
1953年8月20日,南通大聪电话公司移交给南通市政府,改名南通市电话公司,并组成统一电话网,于当日21时至次日6时完成割接。
1954年11月,正式开放传呼公用电话,首期用户15户。
1956年3月,设立南通长途线务段,隶属上海长途线务中心站领导。1958年5月,又划归南京长途线务中心站领导。1961年3月,改名南通专区长途线路中心站。
1969年6月,南通市邮电局47式步进制2000门自动电话交换机割接开通,电话号码为4位数。此为南通市电话自动化之开始。
1976年10月,南通市邮电局第一台1000门准电子电话交换机工程竣工。此后,启东、海门、南通、如皋、如东、海安相继完成准电子电话交换机割接。至1980年10月,南通市和各县实现了市话自动化,各县电话号码均为4位数。
1984年,南通市成为全国14个沿海进一步对外开放城市之一。为了适应改革开放的通信需要,1984年下半年,南通—海门—上海国产2WH-2型300路微波通信工程通过验收并开始运行。同时,南通邮电局长途台扩容,增设16个座席。1985年10月,南通—张家港—无锡国产2WH-2型微波通信设备开通,11月,南通邮电局开办长途电话用户直拨业务。
1987年9月13日,南通邮电局F-150市话12700门,长途500线程控交换机割接开通,固定电话号码升至6位数。南通市成为江苏省第一个实现市话交换全数字化的城市。
1989年9月12日,南通邮电局引进日本F-150程控交换市话6700门、长途500线二期工程竣工开通。至此,南通市市话容量已达19400门,长途1000线,1991年市话容量增至26400门,长途1500线。
1992年6月,江苏省内数字微波干线二期引进工程南通站DM-100型1920路扩容工程竣工开通,该年市话容量达到34400门,长途3000线。
1993年,南通邮电局引进F-150程控交换机市话78500门及长途6000线五期工程陆续开工安装,该工程之一的长桥母局市话4000门竣工开通。至此,南通市固定电话市话容量达38400门,其中长桥母局市话容量为33900门。
1995年,南通电信传输全部实现自动化,1997年固定电话交换机容量达985000门,固定用户532000户。
至新世纪初,南通市固定电话交换机容量达1252000门,固定电话用户总数达到875000户。南通市每百人拥有的电话数量达到16.5部,这个水平超过了世界上大部分的发展中国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