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除“毒玩具”隐患
守护儿童健康
日期:09-11
□李秀丽
近年来,一种名为“解压软泥”的玩具风靡市场,以绚丽色彩和低廉价格吸引无数孩子。近日,央视财经《财经调查》栏目以一场深入暗访,撕开了“解压软泥”玩具的伪安全面具。记者历经数月追踪,揭露了其背后隐藏着剧毒硼砂的致命风险——儿童误食5克即可致死,长期接触更会损害肝肾功能和生长发育。不少家长反映,孩子们玩耍后出现皮肤过敏等症状,而这类“三无”产品(无厂名厂址、无产品合格证、无安全警示)却在线上线下肆意销售。儿童是国家的未来,他们的健康安全牵系民族复兴的根基。我们需以更高站位审视这一危机,从保护儿童的角度出发,筑牢安全防线,杜绝任何妥协。
软泥玩具的危害直接威胁儿童的生命安全。硼砂作为核心成分,毒性极强:1克至3克就能导致成年人中毒,儿童误食少量即可能致命。媒体调查发现,商家在销售中无任何消费提醒,包装上刻意回避“硼砂”字样,混淆视听。孩子们在玩耍时,直接接触高纯度硼砂粉,误食风险极大。国家推荐性标准明确规定“每千克玩具材料中硼的迁移量应≤300毫克(300mg/kg)”,但检测结果显示,市面产品普遍超标,最高值达5712mg/kg,超过国标19倍。这种无视规则的行为,不仅暴露了监管漏洞,更将儿童置于危险境地。保护儿童健康,必须从源头消除毒物隐患,任何疏忽都可能毁掉一个家庭的希望。
保护儿童健康,需要全社会共同担责。家长作为第一道防线,应提高警惕,避免购买“三无”玩具;企业则需坚守道德底线,杜绝造假欺瞒;政府监管部门要精准执法,加大查处力度,发布消费警示。开学季来临,软泥玩具销量激增,这不仅是市场问题,更是社会责任考题。唯有将儿童健康置于利润之上,构建政府、企业、家庭协同机制,才能织密安全网络。需要以央视调查为起点,推动三方面雷霆行动。监管利剑须斩断线上线下灰色产销链,对伪造报告、隐匿成分行为顶格处罚;企业良知必须用法律钢绳捆牢,将玩具安全标准从“推荐性”升级为“强制性”;家长认知亟待科学武装,让“三无软泥=硼砂毒物”的警示深入人心。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孩子们成长得更好,是我们最大的心愿”。守护儿童健康,是民族复兴的基石。每一次风险事件,都是对文明底线的拷问。我们要以儿童为本,强化立法执法,推动行业自律,提升公众意识。让每个孩子远离毒玩具,在安全、健康的环境中成长,这是对未来的庄严承诺。行动起来,不容一丝妥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