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阅读机
2025-10-11
星期六
当前报纸名称:南通日报

一周新闻点评

日期:09-10
字号:
版面:第A04版:时评       上一篇    下一篇

用坚守和创新擦亮群众文化活动品牌

新闻摘要:1996年夏夜,由原通州市宣传文化部门主导的“通州之夜”正式亮相,截至目前,它连续举办了30年,上演了近200场精彩演出,累计惠及观众260余万人次,先后获评省委宣传部表彰的社区文化艺术节“优秀活动项目奖”、第八届“五星工程奖”服务奖、“全国特色文化广场活动组织奖”。(9月5日《南通日报》)

点评:人生能有几个三十年?一个群众文化活动,却足足坚持举办了三十年,这真的挺让人感动。对于累计260余万人次的观众来说,这已不仅是一个文化活动,更成为紧密连接个体记忆与城市记忆的情感载体。这也启发我们,打造群众活动品牌,必须耐得住寂寞、经得起时间的考验,坚持让百姓唱主角、守正创新,才能真正赢得口碑。

持续发挥“苏超”正向影响力

新闻摘要:8月30日至9月1日,南通各中小学校、幼儿园陆续迎来开学。记者采访发现,随着“苏超”的火热进行,赛场上的激情与拼搏也悄然融入了各校的迎新氛围之中。看足球、听足球、说足球、玩足球,孩子们以多种方式迎接新学期,在运动中点燃活力、在学习中收获快乐。(9月2日《江海晚报》)

点评:火爆的“苏超”燃动了整个夏季,不仅带来赛场上的澎湃激情,更带来绵绵不绝的激励效应。已取得十连胜、稳居“榜一”的南通队,有着向着胜利、勇往直前,不断超越自我、创造卓越的精神风貌,是最好的城市形象代言人。我们要利用好开学掀起的这股“苏超”旋风,让其持续发挥正向的影响力,激励更多的孩子热爱足球、热爱体育锻炼,促进身心健康发展。

用更多关爱拓展暖“新”服务领域

新闻摘要:8月底,虹桥街道携手南通市妇幼保健院、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共同打造了崇川区首家专门面向新就业群体的“小哥诊所”。该诊所设立于虹桥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提供医疗就诊、康复理疗、健康咨询等十余项暖“新”服务。(9月3日《江海晚报》)

点评:虽然只是一家不起眼的社区诊所,可作为崇川区首家专门面向新就业群体的诊所,却有着很强的开创意义。崇川区推动新就业群体“友好城区”建设,聚力打造社区、商圈、园区、楼宇等多元友好场景,建了“小哥食堂”,现在又有了“小哥诊所”,这些务实、细腻的举措,正不断拓展暖“新”服务的领域,让这部分群体感受到更多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文化历史街区打造不应留“盲区”

新闻摘要:城闸路和兴隆街是百年唐闸的重要交通枢纽,两条道路的交界处,成为展现唐闸历史风貌的重要“窗口”。由于此前缺乏人车分流设计,该区域存在安全隐患。今年5月,崇川区启动城闸路与兴隆街交界处周边沿街风貌提升工程。近日,记者在采访中看到,这里的沿街风貌提升工程主体已基本完工,一个整洁、美观、富有艺术气息的活力街区正“呼之欲出”。(9月6日《江海晚报》)

点评:唐闸作为“近代工业遗存第一镇”,在保留原有风貌的基础上,打造历史文化街区,取得很好的社会和经济效益。而且改造采取的是“微更新”、慢工细活的方式,比如新闻中提到的唐闸“窗口”周边沿街风貌提升工程,这些值得肯定。同时也要看到,在对文化历史街区的改造过程中,需要有更前瞻的视野、更细腻的落脚点,增强规划执行的统筹性,以避免给“盲区”“死角”留下“空窗期”。

(点评人:邓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