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曦
近日,两辆载着近百名旅客的大巴车从上海长途客运南站发车,上海市民携带大包小包,一路欢声笑语,开启一场“寻味南通”之旅。今年春季,上海长途客运南站推出“寻味南通”线路,以“跨省买菜”为特色圈粉无数,成为上海市民周末出行的热门选择。
买个菜还得“跨省”,这“动静”确实够大,也足够吸引眼球。跨江过桥而来,自然不会仅仅为了这些“仨瓜俩枣”“鸡毛蒜皮”。随着“买菜族”反馈不断汇集,“跨省买菜”线路已经从单纯的购物线升级为“购物+微旅行”,2.0版新增景点休闲体验,热度持续攀升。此次新上线的“寻味南通”3.0版,不仅将行程拓展为更为充裕的两日,还在食宿、景点安排上全面优化,性价比创新高。既是菜篮子、又是后花园,既能休闲、还能社交,受到不少人的推崇和喜爱。
与此同时,这种新型消费模式在一定程度上也打破了传统认知。仔细想想,这种“跨省买菜”到底算一种什么服务呢?市场促销,还是短途旅游?可以说都是、也似乎都不是,但它就是这么巧妙结合的一个“异类”,却又恰恰精准击中了这部分消费人群的需求:他们并不拘泥于传统旅行的“仪式感”,自己的时间和精力更适合轻度旅游,自己的日常又和柴米油盐相伴,加上旅游专线,一车直达、多景点串联、沿途“慢游”的特点,让买菜也能成为“诗和远方”。
从这个意义上看,“跨省买菜”也给地方文旅开辟了一条“新赛道”:保持开放姿态,聚焦跨地域、跨行业等协同发力,才能进一步激活文旅融合的动能、汇聚共赢发展的合力。继续紧扣长三角一体化和上海大都市圈协同发展战略,以建设江海特色文化强市为抓手,在城市规划建设中,进一步淬炼融合江海元素,着力塑造国际品质、江海韵味的栖居典范,不断提升城市的颜值形象,彰显城市的文化品位。加快“南通好玩”城市名片打造,持续擦亮“近代第一城”文旅品牌,加强资源整合与利用,让“张謇故里”“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绽放时代光彩。依托“海丝申遗城市联盟”等平台载体,携手苏州、无锡等城市,共同推进历史文化遗产保护活化工作,完善与上海大都市圈城市的公共文化服务的配送机制,推动形成客源市场共享、文旅品牌共创的文化旅游融合发展、联动发展格局,努力打造融古汇今的山水人文旅游名城和国内知名的国家历史文化名城。
如果说互联互通、便捷高效的交通网属于硬件建设,那么统一的市场基础制度、高效协同的服务就是“软联通”的重要组成部分。统筹“硬”与“软”,让设施连接更加高效、跨界服务更加流畅,就能不断升级文旅体验,持续激发消费活力。推进长三角一体化、融入上海大都市圈,对南通来说机遇弥足珍贵、只能进不能退。“跨省买菜族”们用脚步丈量出的,正是区域协同发展中最接地气的融合点。只有在民生、医疗、旅游、文化等各个领域都实现了深度融合,上海和南通两地才能进一步加速同城化的历史进程。常态化的消费同城化会推动经济同城化,经济同城化又可以赋能沪通同城化,期待两座城市在未来还能就各个领域的每个细分环节展开更多的一体化和同城化尝试。当然,这个过程并不容易,需要打破不少体制机制壁垒和思维惯性,但只要认准目标,持续推进,积少成多,那么沪通两地终会被编织到同一张江风海韵的壮丽画卷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