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阅读机
2025-10-11
星期六
当前报纸名称:南通日报

从案牍之忙到初心之问

日期:09-08
字号:
版面:第A04版:学与思       上一篇    下一篇

□金童

踏入市委党校大门,一周沉浸式学习,让我在历史与现实的对话、理论与实践的交融中,触摸到信仰的温度:“初心”不是挂在嘴边的口号,而是穿越烽火硝烟的精神传承;“使命”不是写在文件里的文字,而是需要用理论武装、用行动践行的生命自觉。

开班第一日的沉浸式情景教学党课围绕“百日战斗档案 不朽民族气节”主题,以音诗画结合、AI技术应用等多元手段,带领我们回顾了东北抗联艰苦斗争的历程。这场历史与现实的对话,让我对“初心”有了具象化的认知:杨靖宇将军的棉絮里藏着“为了谁”的答案,抗战群众的门板上写着“依靠谁”的密码。基层工作的“根”,扎在这样的精神土壤里——我们调解的每一起纠纷,都是在守护英雄们向往的“安宁”;我们推动的每一项产业,都是在延续前辈们追求的“富强”。从“知道历史”到“理解历史”,从“记住英雄”到“成为传承者”,这是历史课带给我的第一重认知跃迁。

在党校培训,犹如一场精准的“思想CT”,扫描出过去理论学习的“碎片化”与“表面化”。过去,研读党的创新理论,常满足于“记住几个关键词”“背下几条金句”,以为这样就算“理论武装”。通过学习我深知:理论不是书架上的教条,而是破解难题的金钥匙。没有理论指导,就是盲人骑瞎马;有了思想灯塔,就能四两拨千斤。之前的焦虑荡然无存,取而代之的是在本领恐慌驱动下的学习热情。

赴市党风廉政教育基地和南通革命纪念馆的主题党日活动,是一场正心修身的精神淬炼。在廉政教育基地,看着“小官巨贪”忏悔书,我告诫自己:基层干部权力虽小,却连着民心这杆秤。在南通革命纪念馆,看到抗战时期南通军民“火烧竹篱笆”的壮举,看到反“清乡”斗争中群众与战士鱼水情深的故事,让我领悟到群众基础是干事创业的“根”与“魂”。一正一反对比,像两把尺子:一把量出“底线”,那是干净做事的立身之本;一把量出“高线”,激励为民干事的使命所系。底线守不住,一切归零;高线达不到,初心蒙尘。

那些曾让我辗转反侧的“工作牵挂”,如今成了理论联系实际的“活教材”。这场“从案牍之忙到初心之问”的心灵旅程,让我真正懂得:党校中青班的课程,不是书斋里的纸上谈兵,而是思想淬火后握在手中的实践火炬。学习的意义,不是“脱离战场”,而是“重塑战场”——重塑对“为人民服务”的理解,重塑推动工作的方法,重塑面对未来的勇气。

(作者系南通市委党校2025年秋季学期中青干部培训班学员)